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西方早期汉学试析

发布时间:2018-11-26 08:10
【摘要】: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在学术史上属于早期汉学时期。西方早期汉学大致可以1688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以利玛窦为首的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儒生的帮助下,研习文化典籍,体察风俗习惯,使早期汉学一开始就处在较高的起点上。第二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早期汉学转入法国中心。西方的早期汉学为19世纪以后现代成熟的汉学搜集了多方面的原始资料,奠定了基本的研究领域。
[Abstract]:The 17-18 th century western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of China belong to the early Sinology period in academic history. Early Western Sinolog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1688. In the first stage, the missionaries in China, led by Matteo Ricci,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studied cultural books and customs, so that early Sinology was at a high starting point. In the second stage, due to a series of reasons, early Sinology was transferred to the French Center. The early Western Sinology collected many original materials for the modern and mature Sinology after the 19 th century, and established the basic research fiel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敏珍;论明末反天主教运动[J];安徽史学;2000年02期

2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3 赵敦华;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4 丁顺茹;论西方传教士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广州师院学报;1997年03期

5 袁媛;;明清之际传入中国之西方生理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何大进;明末清初来粤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张晓林;戴震的“讳言”——论《天主实义》与《孟子字义疏证》之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陈登;从西学翻译看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沈定平;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J];世界历史;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西平;;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简述——兼论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2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晖;西学东渐与清代前期数学[D];浙江大学;2005年

6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8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英男;“自我”与“他者”之鉴——儒家基督徒张赓思想论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沈睿;伏尔泰的宗教思想及其与孔子学说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列;海风欲卷怒涛入 瑶琴壁上鸣t$琮[D];天津大学;2004年

8 孙玲;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邹桂香;十六至十八世纪西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真;;互动与交流 影响与创造——从会通中西的新角度看欧洲早期汉学的缘起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2 李长林;柏应理在欧洲早期汉学发展中的贡献[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1期

3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上篇)[J];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01期

4 左芙蓉;;研究老北京的美国早期汉学家[J];文史知识;2008年02期

5 张西平;;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写在《神奇的土地》出版之际[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0期

6 张西平;;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J];西江月;2010年09期

7 孔陈焱;中西交流史研究的新史料——推介《1850年前出版的关于中国的西方著作》[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8 张西平;;基歇尔的《中国图说》与汉语的西传[J];寻根;2010年06期

9 仇华飞;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J];史学月刊;2000年01期

10 沈定平;论卫匡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西平;;来华耶稣会士与欧洲汉学的兴起——简论卜弥格与基歇尔《中国图说》的关系(摘要)[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2 张西平;;欧洲传教士汉学的兴起——以基歇尔和卜弥格为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顾钧(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早期汉学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李真;打通“中学”与“西学”的一次尝试[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黄保罗(Paulos Huang)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从欧美视角看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大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西平;《从汉学到中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张西平;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谢海涛;汉学史中国人写得了吗?[N];东方早报;2010年

7 王筱芸(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荷兰汉学研究与荷属东印度公司密切相关 A close relatioship between East India & Chinese Cluture Study[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云靖;来华传教士与西方汉学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7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57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