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体西用”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文化史分析
[Abstract]:During the Opium War, Westernization "the u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opened the first stage of modern western learning in China. Since then,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Sinicization" has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wer. From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to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nationalization of advanced culture has been completed.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China has been sublimate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on the basis of reforming the pre-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us refining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t resolves the network of core value system of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cy development and m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Marxism make a historic leap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演进研究”(14YJC710035)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引进项目“重庆时期的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11JDG174)
【分类号】:D61;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墨子刻;香港的斯宾格勒:胡国亨与中国对西方文化同化的抵制(续)[J];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01期
2 郑大华;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J];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3 李方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潮互动[J];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正;;人定胜天的古希腊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敬妮;熊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成长道路的分析——以湘、川籍群体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10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U
本文编号:2365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6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