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ciety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China is the frontier scientific problem in the current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 while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s the most systematic and fruitful historical perio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oci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four main aspec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y, population and social unrest, as well as cases of major climate events and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same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research (rich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sults, diversity of space-time scale research, in-depth climate impact process mechanism level),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1) improve the impact chain of climate change; (2) strengthening regional integrated research and (3)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01207,41371201)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球气候变化下沙土更有利于梭梭的生长[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2 ;竺可桢解读中国千年气候变化[J];文史月刊;2010年09期
3 ;新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伊犁召开[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4 史军;;代际气候正义何以可能[J];哲学动态;2011年07期
5 王英斌;;澳洲青少年较其父母更关心气候变化问题[J];世界文化;2012年03期
6 白屯;;适应气候变化:缘由与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3期
7 马蒂耶斯·布拉施勒;莫妮卡·菲舍尔;;气候变化下的苦色愁容[J];文明;2014年04期
8 曾静静;曲建升;;欧盟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及其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9 王全铎;;报告说美国面临重大气候变化[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8年25期
10 郭文松;;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耀眼明星是中国,而非美国[J];英语文摘;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春;白冰;魏宁;方志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岩土工程:挑战、机遇与应对[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张立峰;;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百战;许良银;朱萍;贾红;;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对策[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程鹏;;关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途径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陶生才;马姗姗;杨荣国;杨红龙;刘珂;肖晶晶;;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丁海芳;潘正林;;试论气候变化引发的标准化工作新课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孙磊石;申延美;;关于齐齐哈尔市气候变化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郭媛;王艳君;;气候变化与淮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9 刘骊光;;探索城市气候变化治理模式:以美国迈阿密戴德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姜姝;;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俊杰;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吕守奇邋丁灵红 桑剑;四川:面向党政领导宣讲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尤志宇;宁夏: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黄卫华;应对气候变化财税扶持政策正在落实中[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高建锋;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吕蓁;我国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我代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主张[N];人民日报;2007年
8 晨光;联合国发布最新气候变化报告[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何鹏;科技风投将引入气候变化领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胡芳;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原则[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峰;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宁;理念、利益与制度:美国气候变化政治动力研究(1992年-2009年3月)[D];外交学院;2009年
3 王静;从巴厘岛路线图看美国的气候变化外交决策[D];外交学院;2009年
4 党修伍;淮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建伟;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柯妍;人口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吕红桥;三种模式气候变化及安全影响解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李英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许光达;气候变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及其合作应对[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燕方;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之适应性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0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9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