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史记》时间寓言试解读:神秘的“四十六日”

发布时间:2019-07-17 07:13
【摘要】:《史记》记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主力,"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终于败降;宋义救赵,在即将与秦章邯、王离军决战前,"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向刘邦投降。秦史中三个重要事件都出现了"四十六日"的历史记录,似乎并非巧合。考察宋义"四十六日"事及子婴"四十六日"事,可以发现颇多疑点。联系以秦地为背景的传说中也有"四十六日"情节,可以推知《史记》"四十六日"的记载应有某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当时人的意识中,"四十六日"是显示"天道"确定的规律性季候转换的时段,是盛衰转换的过程,也是生死转换的过程。司马迁"四十六日"的记述,似暗示"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作为潜意识的某种影响。
[Abstract]: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Bai Qi besieged the main force of Zhao Jun in Changping. "Zhao pawns can't eat for 46 days." Song Yi saved Zhao. Before the battle with Qin Zhanghan and Wang left the army, he "went to Anyang and stayed for 46 days," and "Zi Ying was Qin Wang for 46 days," and surrendered to Liu Bang. It does not seem to be a coincidence that all three important events in Qin history have a historical record of 46 days. By investigating the 46 days of Song Yi and the 46 days of children, we can find a lot of doub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legend with Qin Di as the background, there is also the plot of "46 days", which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record of "46 days" in Historical Records should have a certain cultural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people at that time, "46 days" was the period of regular seasonal transformation determined by "Tiandao", the process of ups and downs, an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life and death. Sima Qian's account of 46 days seems to suggest that the historical pursuit of "inquiring into heaven and man" is a certain influence of the subconscious.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丁邦友;;《管子·轻重篇》粮价考略[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3 高旭;;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孙乾博;;论秦国“垄断”地主阶级对其农业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孙乾博;;秦楚农业与“亡秦必楚”的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吴兴汉;;楚国爰金冥币研究[J];安徽钱币;1996年04期

7 陈晶;;对秦简中赀甲盾缴纳形式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陈晓川;;试议白起之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王雷;;消失的帝国——后期法家李斯对秦朝的影响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朱冠军;;浅析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谢保成;;郭沫若史学研究的攀登时期——郭沫若治史道路研究之三[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孟世凯;;赵、秦、商族源初探[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4 徐少华;;奉阳君任相及相关赵史探析[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5 杨絮飞;;以谢赫“六法”形式谈南阳汉画像石“六美”[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周礼》中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祝中熹;;论秦献公[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梁仲明;宫欣旺;;论危机处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汉、唐、清三代的比较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5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樟华;《史记》峻洁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2 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3 吴汝煜;谈《史记》散文的艺术美——兼谈司马迁的审美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4 杨光宗;从《史记》编纂看司马迁的编辑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纪晓建;《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显传;司马迁与历史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5期

7 党大恩,党艺峰;《史记》学术史传研究——春秋至西汉中叶的士人状况[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8 杨燕起;司马迁的《史记》与中国史学的自觉[J];史学史研究;1995年01期

9 田文红;试论司马迁《史记》对女性人物的记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杨松岐;论司马迁的论断语言艺术[J];殷都学刊;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锬辉;;《史记》赞辞褒贬的修辞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池万兴;;司马迁与管仲(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方铭;;《史记》的尊孔重儒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晓军;三迁城址的古道要冲[N];雅安日报;2009年

3 吕鲁凯 中远集团党组工作部;从苦难中突围出来的伟大人格[N];中国远洋报;2010年

4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6 吕培成 吴玲玲;《史记》研究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5年

7 储国强 张琳;司马迁故里将建“史记碑林博物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文广;“西部歌剧”《司马迁》[N];联合时报;2000年

10 孙豹隐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亘越千古[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2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5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法宽;《史记》中的复仇故事和司马迁的复仇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高晓红;论《史记》中的士人文化精神[D];西北大学;2008年

8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新华;论司马迁和《史记》中的失败英雄[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志纯;从《史记》对《左传》的取材透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5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15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