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战国至秦统一时期的秦军粮食补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0:43
【摘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军队的粮草补给对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前途至关重要。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战争期间,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历来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中有很多关于粮食生产的记录,这对于研究秦国军队粮食补给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从这些简牍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秦国政府在粮食生产阶段的初期,对播种、种粮储存、监管等进行严格的规定。这从源头保证了秦军粮食的补给。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大规模变革授田制度,同时期的山东六国也在进行相似的变法,其革新程度都不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彻底。授田制度对秦国的粮食生产影响深远:一是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二是授田制下的名籍制度使民众被固定在土地上,专事生产,减少了人口流动。同时,生产技术的变革,如耕作制度的改进、铁农具的大规模普及与牛耕的推广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证了秦军粮食的充足供应。秦国在原西周故地立国,经过几代君主的血与火的征伐,逐渐驱逐了境内的犬戎等少数民族,实现了对关中农业区的占有,农业生产得到保障。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昭王时吞并巴蜀,并对其进行开发,使得蜀地得到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在统一战争中,巴蜀地区成为了为秦国提供粮食和兵源的后方基地。秦国对于粮食的储存极其重视。秦国仓政管理不仅严密而且成体系,对粮食储存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通过严格的规定,减少粮食储存环节的损耗。之所以对粮仓的管理如此严格,主要是因为秦军的粮食补给主要依赖于各级粮仓来供给。秦军分为郡县兵、中央宿卫军和边防军三类。秦军三种军事力量本质上其实是郡县兵,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只是因为所在驻地的不同而叫做不同名称罢了。其郡县兵、中央宿卫军、边防军的划分只是后人为方便研究而给出的。秦军粮食补给呈现“粟随兵属”的特点,即兵士的粮食补给由其所属的郡县负责供应,也可以说秦军粮食补给秉持“兵源地负责”的原则。为了使各地仓储的粮食能够及时的供应军队,秦国制定了各项法令严格规范军队粮食的运输。同时秦国还重视陆路与水路的建设以及牛马的饲养,通过改进运输工具,来提高运输粮的效率。可以看出秦军的粮食补给供应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依赖于粮仓。这种补给方式在战时极为不利,尤其是长途行军作战时,军队粮食补给要依靠长途转输,从各地的县仓进行转运,会增加运输成本。有鉴于此,西汉的统治者便采用休养生息、减少军队数量、“重农贵粟”、“免罪”和“复卒”以及屯田的办法,来保证军队的粮食补给。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2;E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艺娜;;秦简中的“弟子”与“复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田天;;北大藏秦简《医方杂抄》初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刘丽;;北大藏秦简《制衣》释文注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4 杨博;;北大藏秦简《田书》初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5 李零;;北大藏秦简《禹九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6 姜慧;;秦简校读札记二则[J];中国文字研究;2016年02期

7 量子;;近现代中国书法琅琊榜·行书板块(三)[J];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17年01期

8 纪婷婷;;秦简札记四则[J];珞珈史苑;2016年00期

9 万佳俊;;《放马滩秦简》助动词研究(下)[J];北方文学;2017年12期

10 魏红友;;云梦龙岗秦简中两处“亡人”考释[J];温州文物;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湘蓉;;秦简“当腾腾”之再讨论[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邬文玲;;20世纪70年代以来秦简的发现与研究(上)[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3 李f擅,

本文编号:2697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697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