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录》考略
《小知錄》是清代中期以後較有影響的一部中型類書,是編者陸鳳藻晨夕鈔撮纂1而成的,被錢大昕譽為“排纂有法,證據該恰”。全書共十二卷,成於嘉慶九年。陸鳳藻旁曲羅載,從先秦一直到乾嘉之世的文獻中1錄稀見名物或異名別稱,分門別類,匯成一編,共2821條,以一己之力編成,實屬不易。《小知錄》對今天考訂名物、研究古代社會政治文化、地理沿革發展具有參考價值。是書以類為綱,分三十八類,更以異名立目,是一部搜羅放失別稱的異名錄,與余庭碧《事物異名》、厲荃《事物異名錄》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如此,它還在條目下類聚異名,並且突破了一般類書述而不作的傳統,對異名一一加以詮釋。儘管台灣新興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均先後對其有過初步的整理,但目前尚沒有對《小知錄》的系統研究。最早自《小知錄》中引用資料者是顧祿《清嘉錄》,梁章鉅《稱謂錄》對該書也有大量引用,今人《漢語大詞典》及《古漢語同實異名詞典》在編纂過程中亦曾參取《小知錄》,足見其確有獨到之處。不過,人們也僅僅停留在零星引用階段,尚未能通其條貫。茲本文主要分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考訂陸鳳藻生卒年和生平及交友,勾勒出其大致的活動軌跡。題解《小知錄》,並結合書中若干細目還原陸鳳藻思想點滴。第二部分:梳理《小知錄》嘉慶甲子本和淮南書局本兩套版本系譜的流傳情況,比對各版本異同;說明《小知錄》編排體例和釋義方式。第三部分:從異名和民俗兩方面挖掘《小知錄》的價值。第四部分:分析《小知錄》最具特色的分部閨媛部的創制緣起以及其中透露出的不同以往的先進理念;論述若干條目所反映出的清代時代特色;最後指出《小知錄》的疏失,以便日後更好地利用該書。 还原
储玲玲;
本文编号:2712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