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性别视角下先秦至两汉时代的生育礼俗探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06:32
【摘要】:生育后代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殖崇拜、求子和育子习俗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生育观念。先秦至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于史前的生殖崇拜并没有因历史的发展而消失,相反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求子习俗和保育方法中,并一直流传至今。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传世文献资料,同时使用中国少数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材料进行补充印证,以性别为切入点,对先秦至两汉时期生殖崇拜与求子、育子习俗的变化和特点进行探讨,从中窥探社会性别制度的影响。本文认为,生殖崇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对生育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对子嗣的强烈渴望。求子习俗是在生殖崇拜的越础上,经过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是生殖崇拜发展的结果。生殖崇拜经历了女性崇拜、男性崇拜到两性交合崇拜的三个阶段。女性崇拜以女神崇拜和女阴崇拜为主,男性崇拜以男神崇拜和男根崇拜为主,两性交合崇拜是对两性性行为及其象征的崇拜。后两者都是缘于男性生殖能力得到肯定,反映了人类生育知识的进步和男性自我认知的提高。求子的方式包括野合求子,植物求子和祈神求子,其中还包含着生殖崇拜的意味和巫术的内涵。主要的人生礼俗除了出生礼中求子的意图十分明显外,其他如成年礼,婚礼和葬礼中依然能够看到求子观念和“大德曰生”思想的影响。民间生育观念包括多子多福,求子求男的思想反映了父权宗法制社会下,以男性为核心的血缘和财产传承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关于育子观念,本文主要探讨了重视生命的胎教之礼、生子不举的习俗、保育礼俗的内容及其象征意义。胎教之礼是通过对产妇的饮食,言行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来确保母子平安,这其中体现了社会生育观念中对女性生理特征的歧视思维。胎教之礼的重视生命反映在重视孩子的品行和健康,同时也包括避免产妇难产的内容,全部仪式体现人们对生育过程的重视和忐忑不安的心理。但是,在期望多子的普遍观念中,并不排除在特定的环境下采取生子不举的行为,比如生女不举和生首子不举,这种做法往往体现父权社会重视男孩、保证家族血缘纯洁的目的,是男女两性社会地位失衡的表现。其中五月五日子不举习俗,与当时人们对抗天灾横祸的能力的不足有很大关系。保育礼俗的内容包括出生礼和取名等仪式,通过分析可知,这些仪式中既包含庇佑新生儿健康成长的象征意义,也体现了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性别制度,即性别分工、男女有别、重男轻女。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轩;;新疆地域存在的蘑菇生殖崇拜文化现象探析[J];喀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刘红会;;戴着镣铐的生命舞者——论莫言小说中的生殖崇拜[J];明日风尚;2016年21期

3 王彤;;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以女娲等神话为主(的考察)进行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6年32期

4 刘红会;;从生殖崇拜视角解读《透明的红萝卜》[J];山西青年;2017年05期

5 辛梦梦;;满族始祖神崇拜嬗变研究[J];北方文学;2017年18期

6 马晓冰;;万字纹样中隐含的祈孕生殖文化[J];东方藏品;2016年09期

7 王秋韵;杨向东;;酣畅淋漓的生命之舞——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舞蹈现象解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9期

8 亓秀捚;;近十年来中国民间美术中生殖崇拜文化综述[J];美与时代(中);2013年03期

9 邓桂英;;试论《山音》的性生殖崇拜意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庄融;;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苑利;;韩半岛与中国东南沿海远古生殖崇拜习俗的比较研究[A];韩国研究(第三辑)[C];1996年

2 吴波;;中国古代《生殖崇拜》文化叙略[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冯时;;郊y栍霑煿

本文编号:2715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15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