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唐代宰相与道家及道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18 11:55
【摘要】: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道教是借用道家的人物、典籍及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宗教。道家和道教之间虽然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也有本质上的区别。道家和道教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是道家和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许多唐代宰相都深受道家和道教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唐代宰相的治国思想、政治权术、对道教的认知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情况的具体分析,探寻唐代宰相对道家和道教的认知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越利;道教如何答好新世纪考卷[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2 詹石窗;论生活道教[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3 黄夏年;2000年我国道教研究综述[J];中国道教;2001年05期

4 陈筱微;对中越道教的几点认识[J];东南亚;2001年01期

5 韩松;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综述[J];中国宗教;2002年06期

6 潘显一;道教审美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将来[J];宗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7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8 潘富恩;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9 陈天林;笃志于学 开拓创新——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管子学刊;2003年03期

10 陈霞;《道教与生态》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袁志鸿;和谐:道教思想的应有之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7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8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育霞;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隋唐道教性情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林;王屋山道境广场文化背景与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耀月;“拜上帝教”与“天道教”之比较[D];延边大学;2015年

4 郭兴;道教旅游文化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曾菁菁;消解与重建:《金瓶梅》与《红楼梦》道教描写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梦;郭璞思想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何琳;论道教的日本传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9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10 赵恒;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9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19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