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辑考
本文关键词: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辑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宋国是周灭商后分封的子姓诸侯国,在周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国史是先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术界对宋国史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的搜集、分类、总结,并进行初步分析和简单考证,以期还原较为真实的历史事实,为深入、系统研究宋国历史奠定基础。本文采取编年体史书的体例,以宋君王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辑录,全文共分三章六节: 第一章,西周时期宋国史料辑考。本章主要介绍宋国在西周时期的情况,包括宋的建国、宋的开国之君微子、以及微仲至宋戴公时期宋国历史状况。宋是周灭商后分封的子姓诸侯国,微子启为其始祖,宋作为殷商遗民在建国初期与周王室的关系错综复杂,公族和贵族要服从周的统治,而周要维护其对宋的统治时又要借助公族和贵族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之间来往较为密切。周统治者在克殷之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以此来分化削弱殷之遗民。这是宋国建立并初步发展的时期。 第二章,春秋前期宋国史料辑考。春秋前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纷争不断,宋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时期在诸侯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戴公至桓公时期,宋通过和不同的诸侯国结盟,在外交上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国内政局动荡,内乱不断,公族之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宋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襄公时,积极参与诸侯国间的会盟,与齐、楚等争霸,围绕宋襄图霸,对于其是否成就霸业、对其评价等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章,春秋后期宋国史料辑考。本章主要介绍在宋襄之后,宋国势力逐渐衰落,其影响力也由强转弱,主要依靠与大国结盟来维护其地位。成昭文共公时期,宋国主要是依附其他国家,宋成公继襄公即位后,修复了宋与楚的关系,但不久因晋国日渐强大而又附晋。宋成公、昭公、文公、共公都曾参加诸侯国的会盟活动,会盟仍是这一时期宋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元景公时期,晋楚平分霸权,在华元和向戌的联络主持下,召开了两次“弭兵之会”,宋国政治影响力又开始增强,尤其是宋景公时,虽无力与大国争霸,但也可称得上一方“小霸”,景公时伐曹灭曹、侵郑、拘执小邾子,表现很霸道。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是历史,所以对宋国在战国时期的情况和灭亡未作详细讨论。本文将传统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对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进行搜集、梳理、甄选、考辨,为进一步研究宋国历史做准备。
【关键词】:西周 春秋 宋国 辑考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论9-16
- 一、本课题研究范围9-10
-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0-11
- 三、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1-16
- 第一章 西周时期宋国史料辑考16-25
- 一、微子史料辑考与研究概论16-21
- 二、微仲至宋戴公时期宋国史料辑考21-25
- 第二章 春秋前期宋国史料辑考25-46
- 一、宋戴公至宋桓公时期宋国史料辑考25-36
- 二、宋襄公史料辑考36-46
- 第三章 春秋后期宋国史料辑考46-59
- 一、成昭文共时期宋国史料辑考46-54
- 二、平元景公时期宋国史料辑考54-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红琴;春秋时期宋国与列国的盟誓关系试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尔虞我诈[J];吉林农业;1995年08期
3 朱凤祥;周朝宋国衰弱原因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李玉洁;孔子祖籍在夏邑[J];中州今古;1995年04期
5 ;宋国培教授简介[J];吉林医学;2003年06期
6 宋国强,韩冰;2001年全国铁路系统象棋赛 宋国强加冕没商量[J];棋艺(象棋版);2001年11期
7 李刚 ,刘陈;军人本色不改 先锋意志不衰——记四川省优秀组工干部宋国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8期
8 岳国文;;殷商文化与庄子哲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2期
9 彭学宝;;试析宋国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庄子》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史志龙;;周代“亳社”性质考论[J];理论月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直刚;;两周私属初探[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2 陈靓;;甘肃东部及陕西西部西周至春秋时期秦人的人种类型与食谱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叶行昆;;简述春秋时期的制度思想[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开国;;春秋时期开明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影响[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欣;谢乃和;;略析春秋时期邦交中的吊丧礼[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6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蓉;;探寻春秋时期成都城的规划意匠[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9 郭洪涛;;春秋刘国故城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周俊兵;;夏至春秋时期我国外科学的主要成就[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易锋;春秋淹城看“春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活化历史,时尚与经典的完美结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记者 祁俊;n王福宏宋国权亲切会见李春城一行[N];黄山日报;2011年
4 张艳丽;宋国力:和孩子一起上网[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黄锫坚;宋国青:宏观经济学者必须说有用的话[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龙希成;宋国青: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还将持续20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陈洪波;日本汉学研究的折射[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马献伦、通讯员 董锋、周兴明;郧县出土大批春秋时期青铜器[N];湖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冉学东;宋国青:真实利率太低 新一轮宏观调控难以避免[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明;春秋时期司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宁全红;《左传》刑罚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5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郭明月;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D];南开大学;2012年
9 孔令远;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张秀英;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丹阳;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辑考[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李兴平;论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婚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郝丽洁;试论春秋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爽;试论春秋时期贵族妇女参政现象[D];吉林大学;2007年
6 汪敏;春秋时期的现实主义国家间政治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东黎;春秋时期诸夏戎狄冲突与融合之原因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8 魏健;春秋时期忠信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吕兵伟;试析春秋时期自杀现象[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成佳妮;春秋晋国历史文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辑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