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援道入法:韩非法律思想之道家渊源初探

发布时间:2017-04-06 00:06

  本文关键词:援道入法:韩非法律思想之道家渊源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们知道,韩非一直在为他的“法治”学说寻求形上学的哲理基础努力着,,而道家理论则是其最主要的思想渊源。道家流派众多,尤其是作为学派根基的老子学与“援法入道”的先秦黄老学对韩非法律思想的影响既广且深,但相对而言,前者是形上的,后者是形下的。 韩非继承与发展了道家的思想,但其基本精神仍旧是法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法治”服务。在“援道入法”的过程中,韩非在正、反两方面借鉴了道家的理论,也在积极、消极的两个层次上发展了法家的“法治”学说。一方面,韩非阐述了无神论的法律起源论、“道生法”的立法论、法形式主义的法律思维、“法内无为”的法律观,以及“循名责实”的司法观等相对积极的法律思想;另一方面,韩非论证了反智论的法文化观、无情论的重刑主义,以及极端论的君主主义理论等相对消极的法律思想。 韩非向道家寻求哲理依靠的努力,为法家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使得法家有了哲学的根基;也发展了道家的法律思想,对道家学说社会化、法学化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这一现象还是传统法文化发展与积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韩非 法律思想 老子 黄老 继承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K2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一、 韩非法律思想之老子渊源11-23
  • (一) 韩非法律思想与老子之学的关系11-12
  • (二) 从老子的“道”论到韩非无神论的法律观12-15
  • 1.老子的“道”论与韩非的无神论12-14
  • 2.无神论在韩非法律思想中的表现14-15
  • (三) 从老子的批判思维到韩非的“法治”主张15-20
  • 1.以道非儒:韩非对儒家的批判16-18
  • 2.以道非墨:韩非对墨家的批判18-20
  • (四) 从老子的反智论到韩非的法文化专制主义20-23
  • 1.反智论与“法治”的专制21-22
  • 2.反智论与统治之术22-23
  • 二、 韩非法律思想之黄老渊源23-41
  • (一) 韩非法律思想与先秦黄老之学的关系23-26
  • 1.黄老之学释义及其思想载体23-25
  • 2.韩非法律思想对黄老之学的继承条件25-26
  • (二) 从“道生法”到“因道全法”的“道”、“法”关系论26-30
  • 1.道生法:黄老之学对“道”、“法”关系论的发展26-28
  • 2.因道全法:韩非对“道生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8-30
  • (三) 从“理”的提出到“道、理、法”的三位一体30-33
  • 1.理:黄老之学提出的新概念31
  • 2.“道、理、法”的三位一体:韩非对黄老之“理”的继承与发展31-33
  • (四) 从“以法无为”到“法内无为”的“无为”法律观33-37
  • 1.以法无为:黄老之学对老子“无为”法律观的发展34-35
  • 2.法内无为:韩非对黄老“无为”法律观的继承与发展35-37
  • (五) 从“循名究理”到“循名责实”的刑名法术之学37-41
  • 1.循名究理:黄老之学对刑名之学的发展37-38
  • 2.循名责实:韩非对黄老刑名之学的继承与发展38-41
  • 三、 韩非对道家思想的变异与发挥造成的结果41-56
  • (一) 韩非变异与发挥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41-45
  • 1.“道”理论由神秘而社会化的进一步转变41-43
  • 2.“理”是沟通“道”、“法”之间的桥梁43-44
  • 3.以功利化的法家精神统摄道家思想44-45
  • (二) 片面解读道家思想导致韩非法律观的极端化和非理性化45-51
  • 1.君主主义理论的极端化发展45-47
  • 2.“法治”专制体系的初步形成47-48
  • 3.重刑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加深48-51
  • (三) 发挥解读道家思想对法实证主义的贡献51-56
  • 四、 道家与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启示56-66
  • (一) 道家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56-59
  • 1.隐而不彰:道家法史学地位的辨正与评价56-57
  • 2.承上启下:先秦黄老之学的法史学地位57-59
  • (二) 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贡献59-63
  • 1.韩非为法家思想注入了道家的血液59-60
  • 2.韩非发展了道家的法律思想60-62
  • 3.韩非对诸家法律思想的融合有贡献62-63
  • (三) 有关传统法律思想研究的启示63-66
  • 1.应重视研究传统法律思想交融的问题63-64
  • 2.应重视挖掘传统法律思想的现代价值64-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3-74
  • 后记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荣海;慎到应是黄老思想家——兼论黄老思想与老子、韩非的区别[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袁翔珠;;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格局之影响[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3 苏亦工;法律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喻中;;韩非天下第一[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5 陈鼓应;;道家的社会关怀[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2期

6 王沛;;“明者为法,微道是行”解诂——兼论黄老法律观[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7 艾永明;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J];法学;1996年11期

8 叶晓川,焦利;天人之间:鬼神观与法文化——以传统为视角[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余泽娜;;无为与无不为——韩非《解老》、《喻老》对《老子》的法家解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知水;;韩非子与齐国黄老之学[J];管子学刊;199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援道入法:韩非法律思想之道家渊源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7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