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春秋通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皮锡瑞《春秋通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皮锡瑞为晚清经今文学大师,治《春秋》学宗《公羊》家法,所著《春秋通论》从《春秋》学史的宏观视角切入,对以《春秋》与三《传》为核心的《春秋》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专题研究。皮锡瑞认为《春秋》是经,蕴含圣人垂教之义,圣人通过“借事明义”的方式作《春秋》。皮氏对经义的解读尽从《公羊》说,对《公羊》旧说做了新阐释,对《左传》的经学价值则予以彻底否定。本文以《春秋通论》为研究对象,从经学角度做细致解读,并评说得失。本文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皮锡瑞的生平及《春秋通论》。本章分为五节。第一节,皮锡瑞的生平、著述。参考《皮鹿门先生年谱》和《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对皮氏生平做了简述,根据《皮锡瑞全集》对皮氏著述做了分类编排。第二节,《春秋通论》的成书和流传。《春秋通论》出版时间、版本、流传都有详实史料记载,仅作简述。第三节,《春秋通论》对《读春秋界说》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二者异同,做比较研究。第四节,专题研究的治经方式。《春秋通论》由五十六篇专题论文组成,皮氏首先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治经。第五节,《春秋》学史的宏观视角。皮氏视野开阔,把论题放在《春秋》学史的视角中考察,体现了其治经特色。第二章,皮锡瑞的《春秋》观。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经史界定的新表述。皮锡瑞认为孔子作《春秋》,明确了《春秋》的经学性质,并做了严密论证。第二节,微言大义的新界定。首先明确将《春秋》“大义”定义为“诛讨乱臣贼子”,将“微言”定义为“改立法制以致太平”。第三节,对“借事明义”方法的明确化。首先明确提出孔子采用“借事明义”的作经方法。第三章,皮锡瑞对《公羊》学的新阐释。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春秋》,礼义之大宗。通过阐发《春秋》之礼,为董仲舒的《春秋》学张目。第二节,“存三统”与“《春秋》当新王”结合阐释《春秋》素王改制。通过董仲舒的“三统”说、“素王”说论证《春秋》改制之义。第三节,“张三世”与“异外内”结合解读攘夷之义。对《公羊》攘夷之义做了新表述。第四节,对《公》《谷》“一字褒贬”作经方法的论证。用“一字褒贬”论证《春秋》蕴含圣人垂教之义。第四章,皮锡瑞对《左传》学的批评。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经史之别:论《左氏》不解经。皮锡瑞认为《左传》是史,不解《春秋》之义。第二节,窜乱经传:对杜预《左传》学说的批评。指责杜预“窜乱经传”,是“《左氏》之罪人”,对杜氏以《左传》解《春秋》的做法做了全面的批评。
【关键词】:皮锡瑞 《春秋通论》 经学 《春秋》观 《公羊》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1
- 第一章 皮锡瑞的生平及《春秋通论》11-20
- 第一节 皮锡瑞的生平、著述11-12
- 一、皮锡瑞的生平11-12
- 二、皮锡瑞的著述12
- 第二节 《春秋通论》的成书和流传12-13
- 第三节 《春秋通论》对《读<春秋>界说》的继承与发展13-16
- 第四节 专题研究的治经方式16-17
- 第五节 《春秋》学史的宏观视角17-20
- 第二章 皮锡瑞的《春秋》观20-30
- 第一节 经史界定的新表述20-22
- 第二节 微言大义的新界定22-26
- 第三节“借事明义”方法的明确化26-30
- 第三章 皮锡瑞对《公羊》学的新阐释30-43
- 第一节 《春秋》,礼义之大宗30-33
- 第二节“存三统”与“《春秋》当新王”结合阐释《春秋》素王改制33-36
- 第三节“张三世”与“异外内”结合解读攘夷之义36-39
- 第四节 对《公》《谷》“一字褒贬”作经方法的论证39-43
- 第四章 皮锡瑞对《左传》学的批评43-50
- 第一节 经史之别:论《左氏》不解经43-46
- 第二节 窜乱经传:对杜预《左传》学说的批评46-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卫忠;皮锡瑞的变法思想浅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吴仰湘;论皮锡瑞变法思想的特色[J];船山学刊;2003年03期
3 吴仰湘;;皮锡瑞《王制》研究评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吴仰湘;皮锡瑞之史论与其政治思想[J];求索;2001年01期
5 吴仰湘;;一部不为人知的《左传》杜解补正力作——皮锡瑞《左传浅说》学术成就评析[J];中国哲学史;2012年01期
6 潘斌;;皮锡瑞经学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05期
7 吴仰湘,杨艳萍;《师伏堂日记》所见皮锡瑞之经学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吴仰湘;大陆皮锡瑞研究述评[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9 吴仰湘;姚茂军;;皮锡瑞《经学家法讲义》稿本的内容及其价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曲洪波;;略论章太炎对近代今文经学者的学术评论——以对康有为、廖平、皮锡瑞的评论为例[J];孔子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松;皮锡瑞《春秋通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红成;皮锡瑞《驳五经异义疏证》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3 张国华;皮锡瑞经学及其变法思想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4 姜晨;晚清士人的报刊阅读[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皮锡瑞《春秋通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9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