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东汉家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20:01

  本文关键词:东汉家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汉时期的家训处于家训发展至成熟的阶段,较之前代而言,本时期家训的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后世家训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在前人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东汉家训文献的进行文本细读与研究,旨在揭示家训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主要内容及文学价值。同时分析家训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联,以及对后世家训创作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对东汉家训进行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东汉家训的概貌。在对先秦及西汉时期的家训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东汉时期家训产生的历史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对现存的东汉家训文献进行考索与整理。第二部分,对东汉家训进行分类,并概括其主要内容。通过整理分类家训的内容,探究本时期家训创作的特点。东汉时期的家训主要以对后代的修身处事进行训诫和交代身后之事为主要内容。本时期家训较之前代而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专门教导女性后辈的女诫,训主对于族中的女性后辈往往是希冀她们履行一系列道德规范去相夫教子,以成为当世所宣传的贤妻良母的典型。第三部分,这部分侧重于分析家训的文学价值,剖析训主在家训创作中所寄托的真挚情感以及彰显的独特个性。训文中既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舐犊情深,同时也彰显了训主的真实个性。由于训主和受训者的个体差异使训诫方式变得多样灵活。东汉家训作品基本以散文为主,所涉及的文体形式较为多样,包括诏、令、诫(敕)、书等。语言风格总体而言较为朴质。第四部分,东汉家训的影响与地位。东汉士风的演变对家训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训主的对于后辈的劝教,同样也会反作用于士风的形成。东汉家训不仅仅丰富了文学创作领域,其重视“义”、“道”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对教育实用价值的忽视,则是值得反思之处。东汉家训作为家训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东汉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对魏晋南北朝家训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东汉 家训 文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3.1;K23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8-9
  • 第二节 学术回顾9-1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11-12
  • 第一章 东汉家训的概貌12-23
  • 第一节 家训文体概述12-14
  • 一、家训的内涵12-13
  • 二、家训的异称13-14
  • 第二节 东汉前家训发展概述14-21
  • 一、先秦家训概述14-17
  • 二、西汉家训概述17-21
  • 第三节 东汉家训产生的历史背景21-23
  • 第二章 东汉家训的主要内容23-33
  • 第一节 遗训23-27
  • 一、安排后事23-25
  • 二、教导后辈25-27
  • 第二节 修身处事27-29
  • 第三节 女训的独特内容29-33
  • 第三章 东汉家训的文学价值33-41
  • 第一节 创作情感33-35
  • 第二节 彰显个性35-37
  • 第三节 训诫方式37-38
  • 第四节 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38-41
  • 第四章 东汉家训的影响与地位41-47
  • 第一节 东汉家训与东汉士风41-43
  • 一、东汉前期的家训与士风41-42
  • 二、东汉中后期的家训与士风42-43
  • 第二节 东汉家训的教育意义43-45
  • 第三节 东汉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文学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景文;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曾凡贞;中国传统家训起源探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3 陈延斌;中国古代家训论要[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张艳国;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J];中州学刊;199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颖侠;汉代家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静;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东汉家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95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