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1:38
明代结束了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了汉族政权。明代的统治者吸取前朝统治的经验教训,继续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废除了自秦朝就确立的宰相制度,成立内阁,将权力进一步集中于皇帝手中。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明代继承了宋朝的文臣统军制度,并有所强化,从而使得文臣和武将这两个政治群体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异。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的演变主要是与文臣统军这一军事制度息息相关。随着文臣统军的确立,文武关系由明初的重武轻文,到中后期的崇文黜武,最后演变为明末武将的嚣张跋扈。与此相对应,文臣和武将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明初是武将受重用,其地位高于文臣;明中后期,文臣地位大为提高,武将逐渐受制于文臣;明末,武将地位有所回升,出现了文武合一的军事将领,但这已经无法改变明朝长期重文轻武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政治格局的影响之下,出现了武将好文,文人学武的社会风尚,这也成为明代社会的一大重要特征。这样的政治格局以及文臣统军制度的根深蒂固,使得明朝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封建统治的稳定局面,但也间接导致明末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并且最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明朝文臣和武将的地位高低在官制、礼仪服饰、...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演变
一、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的历史渊源
二、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的演变趋势
(一)明初的重武轻文(洪武—宣德)
(二)明中期的重文轻武(正统—正德)
(三)明朝晚期的武将跋扈(嘉靖—崇祯)
第二章 文臣武将的地位比较
一、明代文臣和武将的官制
(一)文臣和武将的朝位
(二)文臣和武将的官职
二、礼仪服饰
(一)礼仪交际
(二)服饰印信
三、律令
(一)明朝初期
(二)明朝中期
第三章 文臣学武、武人好文与文臣武将地位之间的关系
一、文臣学武
二、武将好文
(一)武将精于作诗
(二)武将学习儒家经典
(三)武将与文人交往频繁
三、文臣学武,武将好文与其地位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112445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演变
一、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的历史渊源
二、明代文臣武将地位格局的演变趋势
(一)明初的重武轻文(洪武—宣德)
(二)明中期的重文轻武(正统—正德)
(三)明朝晚期的武将跋扈(嘉靖—崇祯)
第二章 文臣武将的地位比较
一、明代文臣和武将的官制
(一)文臣和武将的朝位
(二)文臣和武将的官职
二、礼仪服饰
(一)礼仪交际
(二)服饰印信
三、律令
(一)明朝初期
(二)明朝中期
第三章 文臣学武、武人好文与文臣武将地位之间的关系
一、文臣学武
二、武将好文
(一)武将精于作诗
(二)武将学习儒家经典
(三)武将与文人交往频繁
三、文臣学武,武将好文与其地位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112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