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憨山德清《楞严经通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8:02
  在中国佛教史上,晚明是佛教思想中国化、世俗化的重要阶段,其时佛教思想与儒道两家呈现融合态势,这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憨山德清《楞严经通议》的考察,探讨晚明时代背景下德清主要的思想取向及《楞严经通议》思想特色。该考察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憨山德清生平与著述,以《憨山大师年谱疏》与《憨山老人梦游集》为主要资料对德清的人生经历,宗教修持,社会交往作一大致梳理,发掘《楞严经》对他的特殊意义及《楞严经通议》写作的现实动机。二是《楞严经通议》一心三观的思想主旨及其结撰方式。依据解经体例对《楞严经通议》的科判、结构作了表述,并对“一心三观”的主旨予以思想分析,认为憨山德清以《大乘起信论》的体、相、用为依据,对《楞严经》的主体部分进行分疏。对一心三观的佛教经学渊源作了解释。三是《楞严经通议》的思想特色。通过憨山德清对四分心识说的运用,解读其融通性相的注经特色,通过对其中“世界相续”一节解释的细读,认为德清在解经中将《楞严经》的思想与儒家的大易之道和道家的世界观进行了深度融合。四是《楞严经通议》与《楞严经摸象记》的比较研究。以《楞严经摸象记》等作品为对比文本,通过对晚明《楞严》...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现状
        2.1 德清的研究
        2.2 晚明楞严学研究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憨山德清与《楞严经》
    1.1 德清生平与著述
        1.1.1 德清的生平
        1.1.2 德清的著述
    1.2 从《楞严悬镜》到《楞严经通议》
第二章 《楞严经通议》与一心三观
    2.1 对《楞严经》的解题与科判
    2.2《楞严经通议》的主旨
        2.2.1 一心
        2.2.2 一心与三观
    2.3 三观的体、相、用
        2.3.1 三观之体
        2.3.2 三观之相
        2.3.3 三观之用
        2.3.4 迷悟差别
    2.4 一心三观的佛教经学渊源
第三章 《楞严经通议》的心识说与世界观
    3.1 四分心识说
        3.1.1 德清四分心识说
        3.1.2 四分心识说的内涵
        3.1.3 四分心识说的基础
        3.1.4 四分心识说与最初方便
    3.2 世界相续及其本源
        3.2.1 世界相续与周易之道
        3.2.2 世界的道体与道源
第四章 《楞严经通议》与晚明楞严著述
    4.1《通议》与《摸象记》相通之处
    4.2“三摩错解”问题的讨论
    4.3“六解一亡”的解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楞严经》的疏解——以陆西星的《楞严经说约》、《楞严经述旨》为例[J]. 周黄琴.  宗教学研究. 2015(02)
[2]《楞严经》之译、解与圣典化问题[J]. 夏志前.  学术研究. 2014(11)
[3]理不迁、物不迁与心不迁——憨山德清对僧肇“物不迁”义旨的诠释[J]. 洪燕妮.  法音. 2014(05)
[4]晚明文士与《楞严经》[J]. 周群.  江海学刊. 2013(06)
[5]《楞严经》与晚明北宗禅[J]. 夏志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6]管志道研究现状综述及其三教合一观本体论浅探[J]. 刘守政.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5)
[7]钱谦益《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考论[J]. 王红蕾.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1)
[8]宋明楞严学与中国佛教的正统性——以华严、天台《楞严经》疏为中心[J]. 龚隽.  中国哲学史. 2008(03)
[9]钱谦益与憨山德清的一段思想因缘[J]. 陈洪,王红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楞严》之诤与晚明佛教——以《楞严经》的诠释为中心[J]. 夏志前.  中国哲学史. 2007(03)

博士论文
[1]牧斋与佛教[D]. 王彦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研究[D]. 刘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焦竑思想研究[D]. 白静.北京大学 2011
[4]《楞严经》如来藏思想研究[D]. 段新龙.陕西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心学视野下的憨山德清思想研究[D]. 高敏.西北大学 2017
[2]宋代楞严学研究[D]. 李超.河北大学 2016
[3]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之庄佛互释思想研究[D]. 赵佳佳.山东大学 2016
[4]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在海南活动的研究[D]. 栗子豪.海南师范大学 2016
[5]明清佛教丛林子孙化宗法化现象研究[D]. 赖喜德.福建师范大学 2013
[6]德清与岭南禅学[D]. 黄陆希.广州大学 2013
[7]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研究[D]. 冯刘飞.安徽大学 2013
[8]本源一心,所异者跡[D]. 周开玮.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1
[9]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之研究[D]. 郭建云.苏州大学 2011
[10]憨山德清以“宗”解“教”的思想[D]. 朱继臣.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1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81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