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中后期“学凡三变”现象及其诗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5-18 22:01
  中晚明时期,"学凡三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词章向制举、向心学的转变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由词章向心学转变,与重道轻文传统、明代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等文化机制密切相关。由词章向心学的转变,并非表现为彼此间绝对的扞格不入,其实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诗学与心学的杂糅,中晚明性灵诗学的流行、诗学理性化的回归,与此均有内在关联。"学凡三变"既是观测明中期学术生态嬗变的重要基点,又是探究明中后期诗坛生态的一个重要的视角。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学凡三变”现象及其特点
二、由词章入心学的文化机制
三、诗心杂糅与明中后期诗坛生态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份的焦虑——中国古代对于“文人”的认同与期待[J]. 吴承学,沙红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天机说”与唐顺之诗学思想的演进[J]. 武道房.  文学遗产. 2020(01)
[3]读书仕进与精思著文——论汉代官僚士大夫与文人文学之关系[J]. 赵敏俐.  文学遗产. 2013(03)
[4]西晋前期政治思想的玄学化——以司马彪为中心[J]. 李毅婷.  东岳论丛. 2012(02)
[5]论王艮的几个哲学命题对中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J]. 胡学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6]援儒入玄──西晋中期思想论[J]. 刘运好.  孔子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19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9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