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扬与抑:汉代女性社会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01:22
  汉代女性社会评价植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土壤里,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女性行为的要求与期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汉代女性的生活风貌。汉代,承秦制,开后世,尚儒学,兼法家,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汉代女性特有的魅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评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汉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官方、儒家学者、民间舆论三个方面。汉代官方通过对典型性女性的旌表与惩戒,形成了对女性成文的规范与约束;儒家学者以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为代表,他们则通过著书、立言分别对女性提出具体的评价;而民间舆论则通过推崇与贬斥的方式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对女性不成文的规范中。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尊卑等级意识日渐凸显,在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的交错影响下,汉代女性社会评价体系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征。因社会阶级、观念的差异,汉代官方、学者、舆论对女性的评价并非趋同;由于汉代女性结构与阶层的复杂性,社会对各阶层女性的评价也存在区别;受地理与风俗文化的影响,不同区域对女性的评价也存在差异性;在两汉400多年的发展中,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迁;由于世俗观念的滞后性,儒家理想与社会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一定的落差。汉代女性社...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汉代官方对女性的主流评判
    (一)汉代官方对女性的旌表
    (二)汉代法律对犯罪女性的惩戒
二、汉代儒家学者的女性观
    (一)董仲舒倡导的“男尊女卑”
    (二)刘向《列女传》倡导的“贤良淑德”
    (三)《白虎通》倡导的女子“三从之义”
    (四)班昭《女诫》倡导的女子“卑弱”
三、汉代民间舆论所体现的女性评价
    (一)民间舆论所推崇的女性类型
    (二)民间舆论所贬斥的女性类型
四、汉代女性社会评价体系的特征
    (一)官方、学者、舆论对女性评价并非趋同
    (二)不同阶层女性的社会评价有其区别
    (三)不同区域女性的社会评价存在差异性
    (四)两汉女性社会评价标准是不断变迁的
    (五)儒家理想与社会现实之女性形象存在落差
五、汉代女性评价的社会效应
    (一)汉代女性社会评价的积极效应
    (二)汉代女性社会评价的消极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94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94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