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历史过程的“折叠”与“拉伸”——社的存续、变身及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12-18 02:37
  社与社祭是中国社会的古老传统,起源于上古并遗留至今,既存在于国家礼仪,又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国家和社区的认同标识,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化中最具贯通性的表征。人们通常认为社与社祭已经消亡,但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它或继续存在,或不断变身,在各个区域多元而不同步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生成或得到重塑。从不同区域现存的社与社祭的观察出发,可以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对历史过程中的"折叠"与"拉伸"有所认识。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历史过程的“折叠”与“拉伸”——社的存续、变身及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意义


广东新兴的社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的标识,层累的结构——以太原晋祠及周边地区的寺庙为例[J]. 赵世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J]. 杜正贞.  学术月刊. 2016(12)
[3]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村社制和奴隶制残余[J]. 傅衣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3)



本文编号:3541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41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