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23 08:42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政方略,也是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以汉化夷"进程,一是兴学重教,二是移风易俗。在云南改土归流地区,清代统治者还同时实施另一种文化治理方略,那就是"因俗而治"。清代的许多统治者在对待云南边疆和民族问题上并未实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而是将"因俗而治"奉为重要治边方略。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如改土归流后,清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并不强求剃发易服。"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两种文化治理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而转换。"以汉化夷"体现"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因俗而治"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以汉化夷"是"求同","因俗而治"是"存异";"以汉化夷"追求文化的"一体","因俗而治"追求文化的"多元"。"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促成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治理方略之一:“以汉化夷”
    (一)兴学重教:“以汉化夷”的重要举措
    (二)移风易俗:“以汉化夷”的又一重要举措
        1. 改革婚俗
        2. 改火葬为土葬
        3. 改革服饰
        4. 大力推行封建礼教
二、文化治理方略之二:“因俗而治”
三、“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式的政治史——清代剃发易服政策新考[J]. 鱼宏亮.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清代云南儒学的兴盛与儒家文化圈的拓展[J]. 廖国强.  思想战线. 2019(02)
[3]清代云南“汉文书写系统”建设的文化指归[J]. 廖国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4]鄂尔泰与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朱批奏折选件[J]. 陈维新.  思想战线. 2018(04)
[5]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J]. 李世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6]“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J]. 李良品,谈建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9)
[7]走向文化治理:托尼·本尼特文化研究理论范式的转型[J]. 李艳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8]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圆融性及其对和谐族际交往的影响[J]. 邹丽娟.  保山学院学报. 2017(01)
[9]民族区域自治与因俗而治[J]. 马经.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5)
[10]治理文化抑或文化治理?——文化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刘莉.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9)



本文编号:3548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48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