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历史叙事的多重视野:刘邦与项羽引论——兼论“互见法”的历史哲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2-01-24 14:19
  作为历史人物的刘邦和项羽的研究在整体上具有意图阐释的特点,其结果是历史人物庸人化。要克服这种状况需要以《史记》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史记》提供了刘邦和项羽叙事的四种类型,即亵渎之词、情节化叙事、编年叙事和非文本叙事,它暗示出"互见法"与《春秋》"异辞"之间的联系和表现形态。《史记》叙事的多重视野意味着历史进入个体存在被发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建构新的历史哲学。 

【文章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33(1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刘项作为历史人物研究的典型:一种学术史回顾
二、《史记》的多重叙事视野及其关于刘项的基本判断
    (一) 亵渎之词
    (二) 情节化叙事
    (三) 编年叙事
    (四) 非文本叙事
三、刘项及其时代与《秦楚之际月表》的破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西汉文献类型看《史记》体例之来源[J]. 胡家骥.  理论界. 2016(02)
[2]试论司马迁以道统抗衡政统的精英意识——以《史记》项羽形象为中心[J]. 郭院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3]“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J]. 王子今.  史学集刊. 2008(06)
[4]项羽的“第三种面目”——有关项羽的几则材料钩沉[J]. 俞香顺.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2(02)
[5]论项羽——《史记》散论之三[J]. 吴汝煜.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02)



本文编号:3606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06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