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发布时间:2022-02-21 03:08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西学东源""中学西源"和"中西学异源"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发挥了主流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如何将中西知识实现恰如其分的对接,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明末清初以来形成的三种中西知识汇通模式或可提供一些借鉴。
【文章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16世纪前后中西文明互鉴比较及“知识汇通”的提出
(一)16世纪中西文明内部的文化互鉴
(二)16世纪后中西方文明互鉴及“知识汇通”的提出
二、“中学为本”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耶稣会士引发的“西学中源说”
(二)“中学为本”的汇通模式
三、“西学为本”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渊于欧洲的“中学西源说”
(二)“西学为本”的汇通模式
四、“中西学并举”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中西学异源说”的出现
(二)“中西学并举”的汇通模式
五、余论
本文编号:3636375
【文章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16世纪前后中西文明互鉴比较及“知识汇通”的提出
(一)16世纪中西文明内部的文化互鉴
(二)16世纪后中西方文明互鉴及“知识汇通”的提出
二、“中学为本”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耶稣会士引发的“西学中源说”
(二)“中学为本”的汇通模式
三、“西学为本”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渊于欧洲的“中学西源说”
(二)“西学为本”的汇通模式
四、“中西学并举”的中西知识汇通模式
(一)“中西学异源说”的出现
(二)“中西学并举”的汇通模式
五、余论
本文编号:3636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3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