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07 12:33
古代河南在历史上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农耕文化属性强烈的一个区域;同时作为南船北马的过渡区域、水陆转换的对接点,也充当南北经济的交换区域。明清时期伴随以开封、洛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体系的建立,中原地区成为北方经济走向发达的代表性区域。本文选取清朝河南地区作为区域市场网络的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历史归纳法与历史比较法,基于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的区域市场体系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格雷夫历史比较制度理论,探究了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特征以及形成规律,并据此得到现代河南区域市场发展的借鉴经验。考察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特征,本文主要以施坚雅在中华帝国1晚期衡量聚落在经济一般重要性的三个指标为参考2,对农村集市的时空分布、商品种类、庙会的市场进行研究,对商业市镇的水陆交通、商品贸易、商人活动、金融资本进行研究,并根据商人会馆碑刻资料中的捐资明细对市镇的市场规模进行估计,并根据市场规模将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划分为:基层市场、中间市场、中心市场。在中心市场内,区域性中心市镇周口、朱仙镇、赊旗,零售与转运的能力最强,他们在运输网中分别是豫东、豫中、豫南的大型集散枢纽,也是接连外省、外国的...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主题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史料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所用史料
三、框架结构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集市的研究
(二)关于市镇的研究
(三)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二、相关理论
(一)以中心地为基础的区域市场理论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
(三)历史比较制度理论下的区域市场
(五)小结
第三章 区域市场之农村集市网络
一、集市的时空分布
(一)集市的空间布局
(二)集市的开市规律
二、集市的商品交易结构
(一)生活资料占多数
(二)生产资料占少数
三、庙会的补充作用
(一)对于时空分布的补充
(二)对于交易商品的补充
四、基层市场的农村集市网络
第四章 区域市场之商业市镇网络
一、良好的商业交通
(一)陆路运输网
(二)水路运输网
二、繁盛的商品贸易
(一)粮食贸易
(二)棉花贸易
(三)药材贸易
(四)杂货贸易
三、丰富的商人活动
(一)商人规模大
(二)商人活动范围广
四、金融业的发展
五、中心市场的河南商业市镇网络
第五章 区域市场网络的构建分析
一、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层级特征
二、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分层解释
三、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商业交通的形成
(二)山陕商人的崛起
(三)商业组织制度的变迁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一)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特征
(二)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规律
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关系研究——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J]. 徐毛敏. 池州学院学报. 2020(02)
[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及经济特征——以唐宋为例[J]. 高志春. 商讯. 2020(05)
[3]明清以来的市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J]. 傅春晖. 社会. 2020(01)
[4]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J]. 王士君,廉超,赵梓渝. 地理研究. 2019(01)
[5]中国古代市民与市民城市——以市民从业与消费为中心[J]. 徐臣攀. 西部学刊. 2018(12)
[6]明清时期河南集镇管理体系初探[J]. 牛建强,姬明明.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7(01)
[7]明清山西商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创新及其局限性[J]. 周建波.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06)
[8]历史空间数据可视化与经济史研究——以近代中国粮食市场为例[J]. 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05)
[9]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商业交通与城乡市场等级[J]. 吴志远. 中州学刊. 2017(09)
[10]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陈志武.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3)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市镇发展及其层级概况研究(嘉靖—道光)[D]. 陈磊.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明清时期泾河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D]. 吕振华.西北大学 2010
[3]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D]. 邰景涛.西北大学 2008
[4]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D]. 安涛.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D]. 邓玉娜.陕西师范大学 2003
[6]明清山陕商人与西北市场化进程[D]. 李亚红.西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56426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主题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史料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所用史料
三、框架结构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集市的研究
(二)关于市镇的研究
(三)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二、相关理论
(一)以中心地为基础的区域市场理论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
(三)历史比较制度理论下的区域市场
(五)小结
第三章 区域市场之农村集市网络
一、集市的时空分布
(一)集市的空间布局
(二)集市的开市规律
二、集市的商品交易结构
(一)生活资料占多数
(二)生产资料占少数
三、庙会的补充作用
(一)对于时空分布的补充
(二)对于交易商品的补充
四、基层市场的农村集市网络
第四章 区域市场之商业市镇网络
一、良好的商业交通
(一)陆路运输网
(二)水路运输网
二、繁盛的商品贸易
(一)粮食贸易
(二)棉花贸易
(三)药材贸易
(四)杂货贸易
三、丰富的商人活动
(一)商人规模大
(二)商人活动范围广
四、金融业的发展
五、中心市场的河南商业市镇网络
第五章 区域市场网络的构建分析
一、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层级特征
二、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分层解释
三、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商业交通的形成
(二)山陕商人的崛起
(三)商业组织制度的变迁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一)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特征
(二)清朝河南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规律
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关系研究——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J]. 徐毛敏. 池州学院学报. 2020(02)
[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及经济特征——以唐宋为例[J]. 高志春. 商讯. 2020(05)
[3]明清以来的市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J]. 傅春晖. 社会. 2020(01)
[4]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J]. 王士君,廉超,赵梓渝. 地理研究. 2019(01)
[5]中国古代市民与市民城市——以市民从业与消费为中心[J]. 徐臣攀. 西部学刊. 2018(12)
[6]明清时期河南集镇管理体系初探[J]. 牛建强,姬明明.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7(01)
[7]明清山西商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创新及其局限性[J]. 周建波.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06)
[8]历史空间数据可视化与经济史研究——以近代中国粮食市场为例[J]. 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05)
[9]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商业交通与城乡市场等级[J]. 吴志远. 中州学刊. 2017(09)
[10]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陈志武.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3)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市镇发展及其层级概况研究(嘉靖—道光)[D]. 陈磊.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明清时期泾河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D]. 吕振华.西北大学 2010
[3]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D]. 邰景涛.西北大学 2008
[4]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D]. 安涛.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D]. 邓玉娜.陕西师范大学 2003
[6]明清山陕商人与西北市场化进程[D]. 李亚红.西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56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5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