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渊源与经学旨趣——清代汉学家“家法”观念浅析
发布时间:2022-12-04 14:25
自清代惠栋首倡"家法",以方法与观念为二重约束,树立起汉学与宋学两家之藩篱。如果以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记载的惠栋事迹为考察对象,并对比《国朝宋学渊源记》的相关描述,可知江书选择"师承"、"家法"论汉学,而以"渊源"论宋学,盖出于特殊的考虑:即为了大力彰显汉学一派的治学特色。而惠栋首倡"家法",存在"传家学"与"传经学"两个目的,既与其"四世传经"的家学背景有关,又出自其继承圣人理义的经学旨趣。此后,汉学一派确立了"传经学"的考据路径和严格态度,虽存在混淆汉儒师法家法的缺陷,但仍实现了对汉代治学成果的继承与发扬,形成一代学风。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师法家传:恪守家法的第一典范
二、宋学渊源:汉学家法的侧面映照
(一) 汉学、宋学, 皆本儒家之学。
(二) 宋学之中能遵守宋学之脉络者, 亦当肯定。
(三) 宋学之中羼入佛老学者, 即为对儒家之背叛, 绝不允许。
1.“为宋儒之学, 不及道原;
2.“人之所以学佛者, 为了生死耳。
3.“此妄人之所为也。
三、传家传经:汉学家法的提出背景
(一) 何以“师承”
(二) 何以“家法”
四、经学旨趣:汉学家法的践行与发展
(一) 家法传经学
(二) “家法”的丰富内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代经学师法、家法与学官制度[J]. 秦际明. 中国哲学史. 2016(03)
[2]惠栋构筑汉学之渊源、立意及反响[J]. 於梅舫. 中国哲学史. 2014(03)
[3]汉代经学中的家法和师法辨析[J]. 丁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儒林列传”与“汉学师承”——《汉学师承记》的修撰及汉宋之争[J]. 戚学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汉代经学教育中的师法与家法[J]. 姜维公.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本文编号:370842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师法家传:恪守家法的第一典范
二、宋学渊源:汉学家法的侧面映照
(一) 汉学、宋学, 皆本儒家之学。
(二) 宋学之中能遵守宋学之脉络者, 亦当肯定。
(三) 宋学之中羼入佛老学者, 即为对儒家之背叛, 绝不允许。
1.“为宋儒之学, 不及道原;
2.“人之所以学佛者, 为了生死耳。
3.“此妄人之所为也。
三、传家传经:汉学家法的提出背景
(一) 何以“师承”
(二) 何以“家法”
四、经学旨趣:汉学家法的践行与发展
(一) 家法传经学
(二) “家法”的丰富内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代经学师法、家法与学官制度[J]. 秦际明. 中国哲学史. 2016(03)
[2]惠栋构筑汉学之渊源、立意及反响[J]. 於梅舫. 中国哲学史. 2014(03)
[3]汉代经学中的家法和师法辨析[J]. 丁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儒林列传”与“汉学师承”——《汉学师承记》的修撰及汉宋之争[J]. 戚学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汉代经学教育中的师法与家法[J]. 姜维公.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本文编号:3708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70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