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先秦儒家教化
发布时间:2022-12-08 19:11
儒家之学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综观儒家经典,其中无不涉及对“孝”的论述,孟子将“孝悌”视为“尧舜之道”,《孝经》更是进一步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以说,孝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并被儒家视为“为仁”之本与儒家传统教化的生发之处。现今之教育大谈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却将“孝”仅仅置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实乃舍本逐末。在恢复传统文化,回归“人性”教育的今天,对儒家之“孝”的探讨势在必行。孔子在继承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将天命观进行了改造,并提出了“仁”的思想。儒家天人合德的思想为“孝”提供了形上基础。亲子之间由于血气相通,而有着自然的血缘之爱;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又在后天的养育中对子女有着浓厚的慈爱之情,子女报父母之恩情亦是“孝”的基础。人既有此“孝亲之情”就必行此“孝亲”之实,故“孝”乃因其自然的人伦之理而行当然之道。性之德为“仁”,“仁”的发用为“爱”,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普泛之爱,自爱与亲亲,本身是人的本能,爱人就是这一本能的延展。“孝”也就成为了儒家处理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智慧。儒家教化旨在使人通过为仁实现其人性,忠恕是...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孝:天人合一之道
一、孝本于人性
二、人性即天命
三、天命即天道
第二章 孝:为仁之本
一、做人就是为仁
二、为仁始于孝亲
三、亲亲而仁民
第三章 孝的道德性内涵及其生活体验
一、守身为先
二、奉养为基
三、爱敬为本
四、慎终追远
第四章 孝的教化意义
一、先秦儒家教化的实质
二、孝与生命意义之实现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J]. 干春松.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5)
[2]徐复观论儒家孝道[J]. 孙清海. 原道. 2018(01)
[3]从论才三章看孟子的性善论[J].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意义[J]. 杜成宪. 人民教育. 2018(22)
[5]孝何以为道——以《论语》“无改于父之道”章为中心[J]. 尚荣,陆杰峰. 伦理学研究. 2018(06)
[6]生生之道: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以《中庸》为主体的研究[J]. 周卫勇,曾继耘. 教育学报. 2018(05)
[7]选择孝的方式——《论语》“色难”说新解[J]. 崔罡. 孔子研究. 2018(03)
[8]儒家真的主张家庭伦理的外推吗?[J]. 李海超. 孔子研究. 2018(03)
[9]以孝为先导,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J]. 马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
[10]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论舜之孝以及儒学史上的诠释[J]. 莫天成. 道德与文明. 2018(01)
博士论文
[1]孝是良知发用流行[D]. 赵文宇.山东大学 2017
[2]“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 王丽珍.南开大学 2014
[3]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 邹辉杰.复旦大学 2011
[4]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5]《孝经注疏》研究[D]. 陈一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孝文化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及其路径研究[D]. 周蕾.湖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13964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孝:天人合一之道
一、孝本于人性
二、人性即天命
三、天命即天道
第二章 孝:为仁之本
一、做人就是为仁
二、为仁始于孝亲
三、亲亲而仁民
第三章 孝的道德性内涵及其生活体验
一、守身为先
二、奉养为基
三、爱敬为本
四、慎终追远
第四章 孝的教化意义
一、先秦儒家教化的实质
二、孝与生命意义之实现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J]. 干春松.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5)
[2]徐复观论儒家孝道[J]. 孙清海. 原道. 2018(01)
[3]从论才三章看孟子的性善论[J].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意义[J]. 杜成宪. 人民教育. 2018(22)
[5]孝何以为道——以《论语》“无改于父之道”章为中心[J]. 尚荣,陆杰峰. 伦理学研究. 2018(06)
[6]生生之道: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以《中庸》为主体的研究[J]. 周卫勇,曾继耘. 教育学报. 2018(05)
[7]选择孝的方式——《论语》“色难”说新解[J]. 崔罡. 孔子研究. 2018(03)
[8]儒家真的主张家庭伦理的外推吗?[J]. 李海超. 孔子研究. 2018(03)
[9]以孝为先导,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J]. 马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
[10]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论舜之孝以及儒学史上的诠释[J]. 莫天成. 道德与文明. 2018(01)
博士论文
[1]孝是良知发用流行[D]. 赵文宇.山东大学 2017
[2]“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 王丽珍.南开大学 2014
[3]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 邹辉杰.复旦大学 2011
[4]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5]《孝经注疏》研究[D]. 陈一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孝文化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及其路径研究[D]. 周蕾.湖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13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71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