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秦汉“盗”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9:09

  本文关键词:秦汉“盗”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秦汉文献中与盗相关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延续先秦语义习惯,“盗”义空疏,又介于两汉礼、法并用的习惯,故基于秦汉人视野下的盗不限于一般偷窃小盗,更多的是指以权钱、名望、强力等鱼肉百姓、对抗官府的豪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盗与豪民差别甚微。这类豪盗是政府着力打击的对象,如秦对六国贵族的压制,西汉高祖徙豪关中,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继续徙民,推行算缗、告缗、盐铁专营政策,光武帝限民占田,禁止奴隶买卖等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打击这类豪盗。秦汉捕盗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打击豪强的历史,但各种豪盗并不甘坐以待毙,他们通过渐次深化的儒学的掩护,借助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强大的社会力量,巧妙地逃过了政府的法网,并一步步壮大力量,最后竟让政府无可奈何。政府捕盗与群盗的反抗的过程,就是中央集权政治与社会势力角逐的历史,皇权与豪盗共治天下成为最后的结果。
【关键词】:秦汉 豪民 豪强 地方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第一章 先秦秦汉“盗”义略考14-21
  • 第一节 秦以前“盗”义溯源14-17
  • 第二节 秦汉“盗”义考17-21
  • 第二章 秦汉盗“行为”主体分析21-46
  • 第一节 豪族的界定与分类21-22
  • 第二节 豪族与盗22-39
  • 一、经济型豪族与盗22-24
  • 二、官僚型大地主与盗24-30
  • 三、儒宗与盗30-34
  • 四、豪强、游侠与盗34-39
  • 第三节 流民、职业小偷为盗39-46
  • 第三章 捕盗不尽的原因分析46-61
  • 第一节 地方社群的控制46-48
  • 一、什伍连坐之法46-47
  • 二、户籍管理47-48
  • 第二节 基层豪民藏奸48-54
  • 一、乡官与三老48-52
  • 二、亭长与基层督盗52-54
  • 第三节 儒开法网54-58
  • 第四节 山泽藏盗58-61
  • 第四章 秦汉时人对盗现象的评价61-70
  • 第一节 政府对盗现象的评价61-67
  • 一、对豪民的评价61-62
  • 二、对流民为盗的评价62-65
  • 三、对一般小盗的评价65-67
  • 第二节 普通民众对盗现象的评价67-70
  • 第五章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淑荣;;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施谢捷;;秦兵器刻铭零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国艳;;居延汉简否定副词的平面描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丁进;;利簋铭“岁鼎克”的再认识——兼论“岁星当空”诸说的困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谭黎明;;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初步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张U,

本文编号:391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1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