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梁玉绳与《史记志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03:10

  本文关键词:梁玉绳与《史记志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史记》一书,自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刘宋裴殐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即《史记》三家注,是后人研读《史记》不可不参考的注释之作。唐以后,治《史记》的代不乏人,清代尤其深入,并多有突破。但是,能与三家注并驾齐驱的成果,只有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史学大师钱大昕认为,《史记志疑》可与三家注并称为四家。这部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乾嘉史学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因此,系统总结《史记志疑》的方法、条例,对我们正确深入认识梁玉绳的学术经验,为今天的史学研究及文献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过去这方面的研究没有什么全面的成果,因而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定了这个题目,以期进行初步的探讨。 《史记志疑》三十六卷,是梁玉绳数十年潜心研究的结晶。该书体大思精,极其细密。但由于它是按着《史记》的顺序,逐条加以考辨的,因而不可能系统总结自己的条例和体系。我在反复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对照《史记》、《汉书》以及钱大昕、王鸣盛等人研究《史记》的成果,对纷繁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 在内容方面,本文总结了梁玉绳对《史记》通例的阐发,包括《史记》的叙事法、遣词造句法、提行现象。对梁氏在《史记》史实订正方面的贡献,也逐项进行了发掘,其中包括姓氏名字、职官地理、避讳谥号等。梁氏对《史记》的校勘也卓有成就,本文从《史记》正文校勘和三家注校勘,予以总结揭示。 在阐述梁玉绳对《史记》研究的成就的同时,本文也特别总结了《史记志疑》的体例和梁玉绳的治学方法。本文认为梁玉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史记》研究的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一流层次的成就。钱大昕将《史记志疑》与三家注相提并论,是实事求是的真知灼见。梁玉绳在治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得益于乾嘉学术的发展。他在取证广泛、考证严密、长久专于一事等方面,显示出时代与个人的特色,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在梁玉绳《史记志疑》之后,至今还没有出现一部旗鼓相当的《史记》研究专书。因此,对梁玉绳的学术地位,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除对梁氏予以充分肯定外,本文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梁氏的不足,列举大量
【关键词】:梁玉绳 史记 史记志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4.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一、缘起12
  • 二、梁玉绳的生平与著作12-21
  • (一) 梁玉绳的生平与家世12-14
  • (二) 时代学术风气对梁玉绳的影响14-16
  • (三) 梁玉绳的交游16-17
  • (四) 梁玉绳的主要著述17-21
  • 1. 《史记志疑》三十六卷18
  • 2. 《清白士集》二十九卷18-21
  • (1) 《人表考》九卷18-20
  • (2) 《吕子校补》二卷20
  • (3) 《瞥记》七卷20-21
  • (4) 《志铭广例》二卷21
  • (5) 《元号略》四卷《补遗》一卷21
  • (6) 《蜕稿》四卷21
  • 三、《史记志疑》以前的《史记》研究状况21-25
  • (一) 三家注21-24
  • (二) 金王若虚《史记辨惑》24
  • (三) 明柯维骐《史记考要》24-25
  • (四) 明郝敬《史记愚按》25
  • (五) 清邵泰衢《史记疑问》25
  • (六) 清牛运震《史记评注》25
  • 四、《史记志疑》的成书过程25-26
  • 五、《史记志疑》的版本26-27
  • 六、《史记志疑》的主要内容27-50
  • (一) 对《史记》通例的阐发27-31
  • 1. 对叙事方式的总结28-29
  • (1) 先叙迁居,后叙崩立28
  • (2) 序律先言兵28
  • (3) 总叙法28
  • (4) 互见法28-29
  • 2. 对遣词造句的归纳29-31
  • (1) 称谓例29-30
  • (2) 记年例30
  • (3) 记数例30
  • (4) 记封侯例30-31
  • 3. 对提行的说明31
  • (二) 对《史记》内容的考证31-50
  • 1. 对姓名、职官、制度、地理及时间、事件的订释31-32
  • (1) 订正姓、名、字、号31-32
  • (2) 诠释职官32
  • (3) 订正制度32
  • (4) 订正地理32
  • (5) 订正时间32
  • (6) 订正事件32
  • 2. 补《史记》之缺32-34
  • (1) 取证在《史记》内部的32-33
  • (2) 取证在《史记》之外的33-34
  • 3. 对避讳与谥号的考订34-35
  • (1) 考订避讳34-35
  • (2) 考订谥号35
  • 4. 对《史记》文字错误的校勘35-36
  • (1) 讹文35-36
  • (2) 脱文36
  • (3) 衍文36
  • (4) 错简36
  • 5. 对三家注的校勘36-37
  • (1) 《索隐》之误37
  • (2) 《正义》之误37
  • (3) 《集解》之误37
  • 6. 对凌稚隆刻《评林》本的校勘37-38
  • (1) 讹文37
  • (2) 脱文37-38
  • 7. 对《史记》文字的考释38-39
  • (1) 以声考字38
  • (2) 以形考字38
  • (3) 对通用之说的阐发38-39
  • 8. 对《史记》续文的讨论39-43
  • (1) 对《史记》亡篇的讨论39-40
  • (2) 对《史记》续文的讨论40-43
  • ①续文不善者40-41
  • ②续文善者41-42
  • ③未置可否者42-43
  • 9. 对《史》、《汉》异同的比较研究43-50
  • (1) 仅列异处,不论是非43-45
  • ① 所载户数不同43
  • ② 所载在位年数不同43-44
  • ③ 所用字、词不同44
  • A. 人名不同44
  • B. 谥号不同44
  • C.其他44
  • ④时间不同44-45
  • ⑤罪状不同45
  • (2) 舍《史》取《汉》45-47
  • ①讹文45-46
  • A. 字词不同45-46
  • B. 时间不同46
  • C. 人名不同46
  • ② 脱文46-47
  • ③ 衍文47
  • (3) 取《史》舍《汉》47-49
  • ①人名不同47
  • ②时间不同47-48
  • ③地名不同48
  • ④官名不同48
  • ⑤其他48-49
  • (4) 《史》、《汉》并误49
  • (5) 《史》、《汉》两通49
  • (6) 《史》、《汉》失书现象49-50
  • ①《史记》失书49-50
  • ②《汉书》失书50
  • ③《史》、《汉》皆失书50
  • 七、《史记志疑》中若干值得重视的方法50-56
  • (一) 《志疑》凡例50-52
  • 1. 形式特点50
  • 2. 按语引领字50-51
  • 3. 说明性语句51-52
  • (1) 举一以概其余51
  • (2) 例当删削,故不讨论51-52
  • (3) 其他说明52
  • 4. 几处个案52
  • (二) 《志疑》的叙事方法52-54
  • (三) 《志疑》的校书法54-56
  • 1. 对校54-55
  • 2. 本校55
  • 3. 他校55
  • 4. 理校55-56
  • 八、从《史记志疑》看梁玉绳的治学态度、成就及不足56-63
  • (一) 治学态度56-58
  • 1. 梁玉绳敢于怀疑的精神56
  • 2. 梁玉绳对前人的宽容56-57
  • 3. 梁玉绳提携他人的品德57
  • 4. 梁玉绳谦虚的治学态度57
  • 5. 梁玉绳治学的认真57-58
  • 6. 梁玉绳对问题的存疑58
  • (二) 成就58-59
  • (三) 不足59-62
  • 1. 版本资源少59-60
  • 2. 思想保守60-62
  • (1) 宗经60
  • (2) 尊圣60-61
  • (3) 其他61-62
  • (四) 影响62-63
  • 主要参考书目63-65
  • 后记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6-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旭锦;清中叶钱塘梁氏家族文化代际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海丽;论清代《史记》研究的学术流派[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梁玉绳与《史记志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7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