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世宗南巡湖广承天府述论

发布时间:2017-06-30 09:20

  本文关键词:明世宗南巡湖广承天府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十六日(公元1539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熄)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开始了南巡,前后长达两个月,累积行程达五千四百多里。这是明世宗(以下简称世宗)继承皇位之后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南巡。从当前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了解世宗南巡的人要远远少于其他研究课题,对世宗南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不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也不利于我们理解世宗南巡前后的政治形势,因此,本文将对世宗南巡的背景、准备过程、南巡过程、南巡影响、从南巡看世宗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南巡前后的政治形势及世宗个人性格进行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南巡的背景、动机和筹备 介绍了南巡的大背景,说明了世宗南巡的原因和所作的准备。 第二部分:世宗南巡的过程 主要分为从京师到承天府、世宗在承天府活动、世宗离开承天府之后三个部分,对世宗南巡期间的言行作系统介绍。 第三部分:世宗南巡的影响 从南巡对部分大臣政治生涯的影响、对世宗视朝的影响、对世宗崇道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叙述。 第四部分:从南巡看世宗 以南巡期间世宗的言行为基础,对世宗的民生观、乡土观、文学素养、用人观作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关键词】:明世宗 南巡 承天府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2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一、南巡的背景及准备12-19
  • (一)南巡背景12-14
  • 1、南巡目的地是世宗的出生地12
  • 2、“大礼议”巩固了世宗皇权12-13
  • 3、扩建明显陵埋下南巡伏笔13-14
  • (二)南巡的动机14-15
  • 1、蒋太后去世后如何安葬14-15
  • 2、为尽孝道执意南巡15
  • (三)南巡的筹备15-19
  • 1、册立皇太子15-16
  • 2、安顿内外防御16
  • 3、提拔朝廷重臣16-17
  • 4、落实南巡经费17
  • 5、安顿南巡护卫17
  • 6、严明南巡纪律17-19
  • 二、南巡的过程19-26
  • (一)从京师到承天府19-20
  • 1、沿途祭祀、接受朝拜19-20
  • 2、行宫失火、世宗遇险20
  • (二)世宗在承天府的活动20-22
  • 1、两赴显陵拜谒20-21
  • 2、在龙飞殿进行告祭礼21
  • 3、接受群臣百姓的朝贺21-22
  • 4、抚恤承天府百姓22
  • (三)世宗离开承天府返京22-26
  • 1、谢绝藩王朝贺、确定尧母祭典23
  • 2、确定太后梓宫南yT23-24
  • 3、扩建明显陵24-26
  • 三、南巡的影响26-32
  • (一)惩处夏言、提拔严嵩等人26-27
  • (二)世宗视朝减少27-29
  • (三)南巡之后世宗更加崇道29-32
  • 四、从南巡看世宗32-39
  • (一)从南巡看世宗民生观32-33
  • 1、南巡为大、民生为小32-33
  • 2、世宗对民瘼是知晓的33
  • (二)从南巡看世宗的乡土观33-35
  • 1、南巡是世宗的“衣锦还乡”34
  • 2、世宗对家乡人民怀有感情34
  • 3、世宗难忘家乡、有落叶归根之感34-35
  • (三)从南巡看世宗的文学素养35-37
  • (四)从南巡看世宗的用人观37-39
  • 1、知恩图报、不忘有恩之人37-38
  • 2、论过处罚、论功行赏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致谢41-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耿少将;;地震带上的羌族与震后羌文化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鲁小俊;;“桃园结义”的三种读法——兼论《三国演义》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9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0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明世宗南巡湖广承天府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01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