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史公自序》看我国古代史书编撰思想的沿革
本文关键词:从《太史公自序》看我国古代史书编撰思想的沿革
更多相关文章: 《太史公自序》 历史编撰 司马迁 编年史 国别体 纪传体
【摘要】:《史记》作为中国古籍编撰史上继"六经"之后的里程碑作品,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编撰才能和匠心独运的编撰思想。《太史公自序》所集中体现的编撰思想在目的方面表现为学究天人关注人伦日用,文通古今绍续《春秋》遗风,成一家言倡导发愤著述等;体例方面主要是以人为纲,本纪、世家等五体互补;编撰方法方面是人以群分比类合传,事以类聚专题叙录,详今略古重视考证等。司马迁确立了纪传体在史书编撰史上的主流地位。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 历史编撰 司马迁 编年史 国别体 纪传体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古代藏书生态学研究”(10XJA870004) 重庆科技学院重点项目“巴渝神话的文化阐释”(CK2011Z2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4
【正文快照】: 《史记》是雄峙古今的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亦是在书籍编撰方面的划时代的著作。《史记》之所以成为了古典编撰史上继《六经》之后又一新的里程碑,是与司马迁卓越的编撰才能和匠心独运的编撰思想密不可分的,而作为《史记》的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则集中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祚民;试论《史记》的编辑学价值[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2 胡光清;;中国古代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的一般特点——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一·叙论(下)[J];编辑之友;1989年02期
3 胡光清;;论“述而不作”——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二(上)[J];编辑之友;1989年03期
4 胡光清;;论“以类相从”——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六[J];编辑之友;1990年02期
5 楼波;孔子的编辑活动与对三代文化的整合[J];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才;梁启超的传记理论及其贡献[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2 林宪亮;;《世说新语》文体辨析[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3 张云飞;;历史学含义的五个维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4 李瑛;金林祥;;中国古代治史修养思想论略[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5 赵国华;;司马迁与孙子学[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胡晓明;;深刻影响古代文献学的“以类相从”编撰思想——从《史记》“通古今之变”说起[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7期
7 杨阳;郭艳华;;论宋夏战争对北宋中期咏史怀古词创作的影响[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9期
8 林宪亮;;论刘义庆、刘孝标对《世说新语》认识之差异[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9 陈作飞;;关于历史学习的若干建议——和人文专业学生谈如何学习历史[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云庆;邱心显;;对近代档案史料真实性的考证鉴别[J];档案学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树增;;《左氏春秋》“史”、“传”考辨[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莹;《孔子家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家虎;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伟;《世本》与《史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娟;《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德建;《太史公自序》中“剑论”释[J];史林;1986年01期
2 王洪泉;;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对档案文献的获取途径[J];兰台世界;2014年08期
3 宋嗣廉,钟岚;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自传及其影响——从《太史公自序》谈起[J];渭南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4 高振铎;《太史公自序》是研究《史记》的钥匙[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03期
5 程耀恺;;借光与浇水[J];思维与智慧;2009年07期
6 张克林;;序文浅析[J];中医药文化;1992年02期
7 金克木;;“柣千古而无对”[J];群言;1989年08期
8 邱婷婷;;唯发愤能作好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S1期
9 胡海迪;;从古书体例辨“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赵纪彬;;略论汉代序文之新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建邦;张晶;;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影响[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英锐;如何引领青少年走近司马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韩兆琦;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N];北京日报;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太史公自序》看我国古代史书编撰思想的沿革
更多相关文章: 《太史公自序》 历史编撰 司马迁 编年史 国别体 纪传体
,
本文编号:514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1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