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环境史专题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07:02
本文关键词:西夏环境史专题初步研究
【摘要】:环境史学研究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环保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率先在美国出现,后影响到欧洲各国。环境史的研究传入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近几年,中国环境史的研究如火如茶,鉴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理念,使得诸多学科的学者们对此情有独钟,相关成果也是接踵而至,问世颇多。但是,关于西夏环境史的研究却涉及甚少。所以,在已有西夏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西夏环境史的研究由此展开。 本专题研究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环境背景下,认识西夏民众与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畜牧业、农业、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着手,探析为了寻求生计,西夏民众和复杂自然环境间互动的方式以及过程,明确西夏民众如何认识、适应和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共处。 本文第一章对党项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生存环境作了概述,明确了党项民族较为复杂的生存环境,即以荒漠、草原、高原、山地、平原等类型为主。环境的干旱性和季节性使得自然灾害时常侵袭西夏,严重影响着党项民众的生计。同时,因为战争是党项民族进行区域性争夺资源的有效手段,导致其社会环境亦不安宁。 第二章以畜牧业为主题,对影响西夏畜牧业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水、草问题作以探讨。由此得出:牧草方面,西夏畜牧业会出现夏秋和冬春两个时段牧草的丰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西夏主要通过政府征收草料和牧民提前收集、存储牧草的方式来应对。饮水方面,在地表水充足的地区,牲畜可以就近饮用地表水(如河流水、泉水等)。相反,在地表水不充足的地区,牲畜的饮水主要采用凿井取水来解决。同时,西夏政府在牲畜饮水和牧草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所以,西夏对牧草和饮水问题的应对通常是在政府的监督下,牧民进行精心照护。 第三章以农业为主题,得知:其一,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西夏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水资源的利用。这种利用采用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表现在政府制定相关法律,组织民众进行水利建修。具体包括:开渠前的准备,细致规范的开渠过程,条理化的灌溉管理,严格的水渠环境保护以及解决水利纠纷的相关法令等。其二,在不同地形的农业区内,作物的选择、作物的种植过程以及田间的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三,针对农田灌水时渠道破裂导致农田受损的问题,西夏政府以法律形式作出明文规定。 第四章以野生植物为主题,认识到春、夏、秋、冬四季所生长的各类野生植物在以下两方面与西夏民众发生着联系:正常时期,即无灾害年或战争较少年份,野生植物可作为稻、麦等主食作物的“配角”,以蔬菜的形式出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战争不断、灾害侵袭导致主食作物缺乏的非正常时期,其地位却可能成为“主角”,维持民众的生活。此外,从营养学角度看,西夏民众采集的野生植物均有食、药并重之效,为人体提供着各类营养素。 第五章以野生动物为主题,从资料所载的动物种类及生存情况来窥视西夏生态环境。从中认识到:野生动物与西夏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西夏民众通过捕猎等方式获取动物(包括陆、水、空中的野生动物),并将其毛皮、兽骨、肉等用于日常生活。由于一些野生动物经常出现在民众的聚居区,与民众共同生存,所以,在动物与民众相处的过程中,民众自觉将其肢体语言、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以便得到某些提示(如辨别时间、预测天气等)。同时,西夏政府通过法律对部分野生动物予以保护。 第六章以自然灾害为主题,认识到: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下,农业、畜牧业等西夏民众生存的主要支撑均会受到影响,社会也会陷入混乱。鉴于此,西夏政府积极组织赈灾事宜,通过境内和境外两种方式,发动多方社会力量进行救济。但若遇到极其严重的饥荒时,就会出现民众自发性的谋生手段,如聚乱抢食、边境换粮、卖女求生、境外移民等,这些手段虽说不利于社会安定,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关键词】:西夏 环境史 党项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09;K24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3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11-13
- (一) 选题缘由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二、学术史回顾13-19
- (一) 西夏的生态环境13-14
- (二) 畜牧业生产经营及管理14-15
- (三) 农业生产及管理15-17
- (四) 西夏野生动植物17
- (五) 自然灾害17-19
- 三、研究内容和资料情况19-23
- (一) 研究内容19-20
- (二) 研究资料20-23
- 第一章 党项民族及生存环境概说23-31
- 第一节 党项民族的源起与发展23-25
- 第二节 党项民族的生存环境25-31
- 第二章 水草与民族:季节影响下的畜牧业31-45
- 第一节 畜群·政府·牧民与草料31-39
- 一、牧草种类32-33
- 二、夏秋季节的牧草状况及应对措施33-35
- 三、冬春季节的牧草状况及应对措施35-39
- 第二节 畜群·政府·牧民与饮水39-45
- 一、牲畜饮水来源39-41
- 二、牲畜的饮水状况及政府和牧民的应对措施41-45
- 第三章 水利、作物与环境:西夏社会的农业生产45-61
- 第一节 水环境利用: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相结合45
- 一、法律视野下的水利建修45-53
- 二、条理化、规范化的灌溉管理48-50
- 三、严格的水渠环境保护50-53
- 第二节 作物选择与生产:水和诸多因素的影响53-61
- 一、作物与环境的关系53-54
- 二、环境影响下的作物种植54-57
- 三、具有生态意义的田间管理和保护57-61
- 第四章 食药之需:季节与野生植物61-73
- 第一节 西夏民众四季所食野生植物61-69
- 一、春季所食野生植物62-63
- 二、夏季所食野生植物63-65
- 三、秋季所食野生植物65-66
- 四、冬季所食野生植物66-69
- 第二节 野生植物与人体的内在关系69-73
- 第五章 民众、野生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73-81
- 第一节 野生动物反映生态环境73-74
- 第二节 民众与野生动物的互动74-78
- 一、对野兽类的利用74-77
- 二、对飞禽类的利用77
- 三、对鱼类的利用77-78
- 第三节 民众对野生动物的认识与态度78-81
- 一、对野兽类的认识78-79
- 二、对飞禽类的认识79
- 三、对鱼类的认识79
- 四、政府的保护方式79-81
-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81-97
- 第一节 自然灾害:民众生存的“心病”81-85
- 第二节 内外兼顾:政府的特色赈灾85-93
- 一、政府的境内政策85-92
- 二、政府的境外政策92-93
- 第三节 极端条件下的民众自救93-97
- 结论97-99
- 参考文献99-105
- 附图105-107
- 致谢107-109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芳;西夏史研究的两部重要史料——《圣立义海》和《贞观玉镜将》简介[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2 汤开建;隋唐时期党项部落迁徙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3 高毅;王志平;;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发现西夏窖藏文物[J];考古;1987年12期
4 史金波;西夏农业租税考——西夏文农业租税文书译释[J];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5 何继英;西夏农业生产概述[J];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6 周群华;党项、“弭药”与四川西夏遗民[J];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7 宋乃平,何彤慧;西夏的地理环境与农牧业生产[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8 杜建录;西夏官牧制度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9 杨蕤;西夏灾荒史略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10 杨蕤;论地理环境与西夏的经济类型及其相关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516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1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