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传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7-15 14:20

  本文关键词: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传承与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司马迁 经学 历史观 天道观 话语垄断


【摘要】: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司马迁 经学 历史观 天道观 话语垄断
【分类号】:K092.34
【正文快照】: 《史记》的问世堪称汉代文化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自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缘,诸如前代文化学术的长期积淀,汉初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司马迁本人的禀赋和独特的人生经历,等等。对此,古今学者论之甚详,无须赘述。本文主要尝试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史记》与经学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有富;;《书序》考[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2 康桂英;;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文涛;;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4 张万红;;“六经皆史”辨正[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瞿林东;;从认识史学到认识历史——中国古代史学观的理性发展[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6 罗炳良;;中国传统史学形态嬗变与历史知识社会功能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郭旺;;史学中的直笔与信史——读《文心雕龙·史传》有感[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8 白云;;趋势和走向:中国史学批评研究30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2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杜小安;;司马迁哲学思想新探[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施丁;;王充《论衡》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姚璞;;从生与死看司马迁的“司马精神”[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张敏;;秦史学及其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10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淑新;论司马迁的“通变”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2 ;司马迁离我们有多远[N];光明日报;2007年

3 凌朝栋;龙门生巨子 文章旷代雄[N];渭南日报;2008年

4 湖北师范学院 刘建民邋蔡明伦;司马迁的社会变迁观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徐卫东;李开元:用写作向司马迁致敬[N];北京日报;2007年

6 省社科院研究员 雷铎;国学中的史学:从《尚书》到《纲鉴》(下)[N];南方日报;2007年

7 周文玖;势理时[N];学习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童力;记忆、价值与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双;创伤性生命体验与《史记》创作[N];文艺报;2005年

10 房鑫亮;再三致意是“会通”[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3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毓;司马迁对历史的诠释[D];西北大学;2005年

2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希勇;司马迁、班固和范晔思想管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徐旭晟;杭世骏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家骥;东亚纪传体史书的叙事模式[D];复旦大学;2009年

8 徐丽;秦汉关中地域文化与秦汉关中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段巧玲;《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雷博;《通志二十略》中的秩序理想与精神内涵[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44318.html

上一篇:北魏后宫制度考论  
下一篇:两晋爵制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