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7-07-17 08:35

  本文关键词: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更多相关文章: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摘要】: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0《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028)
【分类号】:K233
【正文快照】: 秦统一政治格局的实现,使得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醒目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以焚书坑儒为标志的极端的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敏;博采详辨,推陈出新——读《稷下学研究》[J];孔子研究;1999年03期

2 孙以楷;先秦哲学研究的新突破──读《稷下学研究》[J];哲学研究;1999年01期

3 李定生;先秦哲学史改写有望──读《稷下学研究》[J];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

4 张智彦;稷下学讨论会在山东淄博市举行[J];哲学研究;1982年11期

5 王钧林;稷下学讨论会在淄博市举行[J];齐鲁学刊;1982年06期

6 谢祥皓;稷下学讨论[J];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12期

7 张鸿科;省中哲史研究会召开稷下学讨论会[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8 刘蔚华 ,董治安 ,王志民 ,蔡德贵 ,张福信;稷下学研究(一)[J];齐鲁学刊;1983年01期

9 蔡德贵;;稷下学研究[J];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11期

10 周立升;王德敏;;论稷下学风[J];管子学刊;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健 淄博七中校长;承稷下学风 育责任公民[N];淄博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乐超;宋代稷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宗全;从历代目录著录之稷下先生著述看稷下学学术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2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52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