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8:15

  本文关键词: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佛教 宦官


【摘要】:唐代宦官在唐代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研究唐代历史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群体。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唐代发展到鼎峰,出现了中国化的佛教。在唐代崇奉佛教的大环境下,宦官群体也对佛教显露出了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方面入手,在研读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宦官礼佛的思想根源,礼佛的表现方式,度牒制度对宦官礼佛的影响,唐代前后期宦官与佛教的不同关系等几个问题,来探讨唐代宦官与佛教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研究佛教对唐代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政策提供新的视角与资料。
【关键词】:唐代 佛教 宦官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7-8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8
  • 第三节 研究综述8-9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难点9-10
  • 第一章 唐代宦官佛教信仰的原因分析10-18
  • 第一节 政治原因10
  • 第二节 宦官的个人原因10-14
  • 第三节 宦官担任军职的原因14-18
  • 第二章 唐代宦官佛教信仰的表现形式18-32
  • 第一节 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的表现形式18-25
  • 一 营造塔寺18-22
  • 二 造像22-23
  • 三 为佛教寺院、僧侣提供政治资助23-25
  • 第二节 佛教信仰的其他行为25-27
  • 第三节 宦官家人信佛27-28
  • 第四节 宦官经幢28-32
  • 一 经幢的基本信息28-30
  • 二 与宦官有关的佛教经幢30-32
  • 第三章 唐代度牒制度对宦官与佛教关系的影响32-37
  • 第一节 度牒的基本信息32-33
  • 第二节 唐代度牒制度的发展演变33-34
  • 第三节 鬻卖度牒现象的产生与影响34-37
  • 第四章 唐代前后期宦官与佛教的关系研究37-43
  • 第一节 唐代前后期宦官与佛教的不同关系37-40
  • 第二节 唐代长安坊寺与宦官的关系40-43
  • 结语43-44
  • 附录:唐代主要的宦官的表格44-62
  • 参考文献62-6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立新;佛法西渐──简论美国华人的佛教信仰[J];八桂侨史;1995年01期

2 吴敏霞;从唐墓志看唐代世俗佛教信仰[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3 陈丽;;析当今民间佛教信仰盛行的原因[J];语文学刊;2012年09期

4 吴悟;;中国佛教信仰的最早特点[J];文史知识;1995年09期

5 菩提心水;居士们在想什么?──关于目前佛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分析[J];法音;2000年10期

6 何德章;评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J];中国史研究;2000年02期

7 吴敏霞;从唐墓志看唐代女性佛教信仰及其特点[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8 刘元春;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佛教信仰问题[J];法音;2002年11期

9 李向平;“信仰但不归属”的佛教信仰形式——以浙闽地区佛教的宗教生活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10 里赞;王有粮;;民国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以新繁县周氏家族与僧法钲庙产纠纷案(1935—1939)为中心[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艳蓉;彭彦琴;;佛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宋宁而;李云洁;;海洋渔村民俗:概念、分类与功能[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永君;基督信仰、佛教信仰与中华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李向平;功德与公德[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魏德东;太阳部落的佛教信仰[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周玉茹;佛教信仰对农村妇女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2年

5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圣凯 清华大学哲学系;社邑:南北朝佛教信仰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方立天;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三)[N];太原日报;2010年

8 范军;中国文学的菩萨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李向平;功德与慈善之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刘元春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责任”是中国佛教信仰实践的着力点[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虹;佛教信仰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方式[D];上海大学;2010年

2 施乃瑜;宗教传播与化世的新范式[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亭亭;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王海霞;晋北古村镇佛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甘纭菀;大理喜洲庆洞村佛教信仰的恢复与重塑[D];大理学院;2015年

4 窦琳琳;试论唐后期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峰;北周民众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刘宁;阿育王的佛教信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7 王雅慧;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丹婷;太谷妇女佛教信仰群体民俗生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王娟;隋唐华北地区民间结社与民众佛教信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永霞;佛教徒的宗教生活[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2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82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