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3:07
本文关键词: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研究
【摘要】:随着敦煌书仪的发现,又经过后世学者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学术界对于书仪特别是敦煌书仪的研究已然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展现了书仪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其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之相比,目前从应用文体学的角度对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所蕴含的文体学价值的挖掘还不够充分。 本文首先梳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种类,依据适用场合将其划分为应用于朝廷和官场的公文类实用文体和应用于民间的私札类实用文体两类,形成了对唐宋书仪中所涉及实用文体的整体认识。其次从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文本内容切入,结合具体的程式和范文,深入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然后选取唐宋书仪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实用文体作为研究重点,对不同文体、同一实用文体的不同分支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实用文体进行分析和考辨。在唐宋书仪公文类实用文体中,重点考察了“表”体的嬗变和“状”体的分流;在私札类实用文体中,详细分析了《朋友书仪》中“书”体的地域和时代特色,以及家族成员往来之“书”与文人家书在时空上的共存性。最后总结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演变的趋势和特点,进而深化其作为“应用于实务的文字工具”和“加强礼仪教化的思想工具”的双重属性的认识。
【关键词】:唐宋书仪 实用文体 结构 语言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2;K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7
- 一、概念界定8-11
- 二、研究目标11-13
- 三、研究现状13-17
- 第一章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概述17-30
- 第一节 朋友书仪中的实用文体17-20
- 一、“十二月相辩文”中的“去书”和“答书”17-19
- 二、“朋友相念”中的“书”体19-20
- 第二节 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0-26
- 一、唐五代“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0-25
- (一) 唐前期“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0-21
- (二) 开元、天宝时期“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1-23
- (三) 贞元、元和时期“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3-24
- (四) 晚唐五代时期“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4-25
- 二、宋代“吉凶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5-26
- 第三节 表状笺启类书仪中的实用文体26-30
- 一、“文集型表状笺启类书仪”中的实用文体——以《甘棠集》为例27-28
- 二、“撰制型表状笺启类书仪”中的实用文体——以《记室备要》为例28-30
- 第二章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结构与语言30-47
- 第一节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结构30-38
- 一、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程式结构30-33
- (一) 公文类实用文体的程式结构30-32
- (二) 私札类实用文体的程式结构32-33
- 二、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逻辑结构33-38
- (一) 公文类实用文体的逻辑结构34-36
- (二) 私札类实用文体的逻辑结构36-38
- 第二节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语言38-47
- 一、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38-42
- (一) 语言形式特点——骈散结合,以骈为主38-40
- (二) 语言风格特点——语境意识主导下的多样性40-42
- 二、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专用术语42-47
- (一)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称谓词42-44
- (二)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程式套语和层次结构用语44-47
- 第三章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考辨47-57
- 第一节 唐宋书仪中公文类实用文体考辨47-52
- 一、由“表以代章”看表体的嬗变47-49
- 二、“奏状”与应酬之“状”的“分流”49-52
- 第二节 唐宋书仪中私札类实用文体考辨52-57
- 一、《朋友书仪》中“书”体的地域和时代特色52-54
- 二、家族成员往来之“书”与“文人家书”在时空上的共存性54-57
- 第四章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的演变57-63
- 第一节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演变的趋势57-60
- 一、文种设置趋于周密,文体分工趋于合理57-58
- 二、文体结构趋于稳定,文体语言趋于规范58-59
- 三、适用范围趋于全面,实用特性趋于完善59-60
- 第二节 唐宋书仪中实用文体演变的特点60-63
- 一、系统的生态性60
- 二、相对的独立性60-61
- 三、鲜明的时代性61-63
- 结语63-64
- 主要参考文献64-66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亮文;;法、俄藏敦煌书仪相关写卷叙录[J];敦煌学辑刊;2010年02期
2 陈静;书仪的名与实[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1期
3 王晓平;敦煌书仪与《万叶集》书状的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6期
4 周一良;;书仪源流考[J];历史研究;1990年05期
5 金传道;王宁;;“书仪”内容辨正[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刘艳红;;敦煌文献表状笺启中“右”的含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小艳;敦煌写本书仪语词选释[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周一良;;唐代的书仪与中日文化关系[J];历史研究;1984年01期
9 赵玉平;;敦煌“贺雨文”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10 陶冶;;从敦煌书仪看中国中古社会[J];丝绸之路;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58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8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