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关后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
发布时间:2017-08-04 22:24
本文关键词:清入关后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
【摘要】: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言。在满文创制之前,满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主要使用蒙古文和汉文。1599年,努尔哈齐命额尔德尼和噶盖根据蒙古文创制满文,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满文。满语作为清朝的国语,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关于满语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朝统治者的满语政策和东北地区说满语的少数民族如何保持满语的使用,对于汉军旗人和汉族民人如何学习、使用满语涉及的较少。研究汉军旗人和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满汉民族融合过程中满语的使用情况。 本文主要是对清朝入关后至清末这段时间内,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汉军旗人和汉族民人学习满语情况进行论述。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清入关后满语地位提升这一史实。满语文创制完善后,随着清军入关而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国语,清历朝统治者对满语都高度重视,这些是促成汉军旗人和汉族民人学习满语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论述汉军旗人的满语学习。主要追述汉军旗人的由来,分述京师的汉军旗人、东北的汉军旗人和各省驻防八旗军中汉军旗人的满语学习情况,主要通过介绍各级学校的满语教育来明晰这一问题。 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这里的汉族民人是相对于旗人而言,,包括汉族庶吉士的满语学习,东北地区流民和流人的满语学习,以及其他地区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 第四部分通过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归纳清代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学习满语的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汉军旗人 汉族民人 满语 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0.1 研究范畴9
- 0.2 研究现状9-10
- 0.3 研究目的10-11
- 0.4 创新点11-12
- 1 清入关后满语地位的提升12-17
- 1.1 满文的创制与推广12-14
- 1.2 全力确立满语的国语地位14-15
- 1.3 清统治者对满语的高度重视15-17
- 2 汉军旗人的满语学习17-30
- 2.1 汉军旗人的由来17-18
- 2.2 京师汉军旗人的满语学习18-22
- 2.2.1 国子监与八旗官学18-21
- 2.2.2 八旗义学、清文义学与世职幼学21-22
- 2.3 东北汉军旗人的满语学习22-25
- 2.3.1 盛京旗学22-23
- 2.3.2 吉林、黑龙江满学23-25
- 2.4 各驻防省汉军旗人的满语教育25-27
- 2.5 满语学习水平优劣与汉军旗人的仕途27-30
- 3 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30-44
- 3.1 汉族庶吉士的满语学习30-37
- 3.1.1 清书庶吉士及馆选30-33
- 3.1.2 清书庶吉士的教习与考课33-35
- 3.1.3 清书庶吉士散馆及去向35-37
- 3.2 其他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37-44
- 3.2.1 东北地区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37-40
- 3.2.2 其他地区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40-44
- 4 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学习满语的特点和影响44-47
- 4.1 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学习满语的特点44-45
- 4.2 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学习满语的影响45-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邹长清;;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3 张杰;清前期东北旗学述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张玉兴;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吴雪娟;论满文翻译的历史与现状[J];满语研究;2005年01期
6 滕绍箴;;明清两代满语满文使用情况考[J];民族语文;1986年02期
7 李燕光;;清代的八旗汉军[J];满学研究;1992年00期
8 王明霞;张佳生;;“汉人满化”现象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2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