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赣西漕政的历时性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4:24
本文关键词:清代赣西漕政的历时性考察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漕粮作为地方民众需强制性缴纳的实物税种,必须由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负责征收、保存及上纳中央。地方的州、县官员一方面受中央政府的任命要保证漕粮能够按质按量的转输京城;另一方面也要恰当地处理好与治下民众的关系。本文即以探究清代赣西地区漕运开展过程中官、民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浮粮清汰、负责漕运的卫所、漕粮征收弊端以及漕仓四个方面对这一主线展开历时性地论述。清初,社会经济亟待恢复与发展,清廷为巩固统治基础,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决定处理明朝遗留下来的一些弊政。江西的地方大员藉此时机极力要求对南昌、袁州、瑞州三省的浮粮问题进行清汰。赣西的士绅奔走呼吁,地方大员进京面圣甚至不惜与户部争论。围绕浮粮问题的解决,民众与地方官员共同努力,此时期官民间的关系尚为融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法地方官员及胥吏在漕粮征收过程中也开始收受陋规费,侵吞钱粮,致使一些群体性的事件发生,官民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冲突。但这些紧张的关系随着有为官员按照民意进行处置,官民间的关系仍归良好。漕仓的建设与维护也是在官、民共同合作下完成的。有部分漕仓设置不合理,为民着想的官员能够全面征求民众的意见,与民众共同完成漕仓的建设。细究本文着力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均能看到地方官员与地方士绅的身影。这是由于漕运需由地方官员牵头开展工作,然而身为外乡人的地方官员对于本地事务并不熟知且财力有限。故而,在乡间社会征收漕粮时必须倚靠熟悉本乡事务且实力雄厚的士绅的帮助。总之,有清一代赣西地域的漕运运作是在地方官员与地方士绅、普通民众即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情况下开展的。冲突是暂时性的,合作是主流。这一官民互动的过程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漕运史的研究不仅仅只有枯燥的数据统计,而可以通过对漕运的研究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面向。
【关键词】:清代 赣西 官民关系 地方社会 漕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2
- 一、选题缘由11-12
- 二、学术史回顾12-17
- 三、选题意义17-18
- 四、研究方法及本文框架18-22
- 第一章 赣西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22-26
- 一、赣西的自然地理环境22-24
- 二、士勤于学、农勤于耕:地方志中的赣西印象24-26
- 第二章 南昌、袁州、瑞州三府清汰浮粮与袁州卫职能转变26-49
- 一、明末清初的赣西社会与漕运体系的重建26-29
- 二、袁、瑞二府浮粮问题之解决29-40
- (一) 浮粮与漕粮的概念界定30-31
- (二) 袁、瑞二府浮粮问题之溯源31-35
- (三) 顺治年间袁、瑞二府的减浮运动35-40
- 三、当减浮遭遇漕粮:南昌府的减浮历程40-45
- 四、袁州卫职能转变及漕船整顿45-49
- 第三章 漕粮征派积弊的革除49-61
- 一、整顿赣西乡村组织以配合钱漕征收49-54
- 二、漕粮征收环节中陋规费的革除54-58
- 三、袁州卫分船造运案的解决及妄扳军丁的整治58-61
- 第四章 清代赣西漕仓的建设及其毁灭61-73
- 一、赣西各类漕仓建造的原因62-66
- 二、官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漕仓建造66-68
- 三、清代赣西漕仓的内部结构及周边建筑68-71
- 四、咸同战乱与赣西漕仓的毁灭71-73
- 第五章 地方治理、漕粮制衡与文本中的官员形象73-79
- 一、官与绅:围绕漕粮征派的赣西地方社会治理73-76
- (一) 夹在中间:地方官员在漕粮征派中的作为及其动机74
- (二) 离不开的士绅:由漕粮征派考察士绅在地方治理的重要性74-76
- 二、漕粮:作为中央制衡地方的有效物质76-77
- 三、漕粮征派中的地方官员形象——基于两类史料的考察77-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经民;刘培发;;赣西风情[J];音乐创作;2009年05期
2 姜斌;“泥腿子”的崛起[J];老区建设;1992年02期
3 ;小故事[J];先锋队;2013年33期
4 郭国荣 ,欧阳雨辰;赣西化工厂见闻[J];江西老区建设;1988年06期
5 ;关于赣西文学部落[J];文学与人生;2008年11期
6 李莉;;赣西民歌中的物质民俗探析[J];作家;2009年08期
7 吕华龙;;退休不退岗 余热献家乡——记赣西公司退休干部晏q学[J];江西电力;2013年05期
8 赵从春;赣西山区春茶会[J];农业考古;2001年02期
9 李忠光;赣西万载的“傩舞”[J];影像材料;200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新;阎羡白;龚星华;;加快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A];“我为宜春中心城区‘聚人气 促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王小军;“江西好·赣西美”2013赣西旅游(南昌)推广周开幕[N];新余日报;2013年
2 熊夏薇 记者 丁锐;高标准推进昌铜高速赣西生态风光带建设[N];宜春日报;2014年
3 胡一之;江西三市联手打造赣西旅游经济圈[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钟秋兰 见习记者 陈昱e,
本文编号:623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