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东四姓政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7:24
本文关键词:唐代山东四姓政风问题研究
【摘要】:唐代山东崔、卢、李、郑四姓士族拥有极高的社会声望,在政治上也甚为活跃,士族成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政途。唐代选举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不再由门阀士族垄断,但门阀士族优良的家学传统、特殊的选举条件使其相对于寒门子弟更有入仕优势,其为官的比例也远胜于寒门,山东四姓在唐代仕宦保持了荣盛之势。 在山东四姓子弟的为官生涯中,大部分能够在正身修己的基础上实现良政,作为一个有地域性的士族群体,他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优良的政治风貌。这种政治风貌不仅表现在他们能够很好的胜任本职工作,而且在作出突出政绩的基础上,注意施行仁政,德惠于民,教化百姓,以实际行动践行儒家关于良吏的规定。如果从官德和政绩两大方面考察唐代山东四姓政治表现,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四姓成员六成以上均能实现良政。 形成山东士族政风的因素,既包括有中国古代传统士人“志于道”坚定信念,也包括山东士族家庭世代相传的家学传统和严谨家风。山东士族深受河北尚儒风习的影响,大多世习儒业。儒家经典不仅培养了多数士族子弟敦厚、仁义的良好品德,也教习他们敦行政道的经验和方法,,更是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功业观,培养出通于礼法又精于吏干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国家政权,维持社会安定,为政清正廉直,并行德政于民,成为维持唐政权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唐代 山东士族 四姓 政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8-10
- 二、 研究现状10-14
- 三、 主要内容14-15
- 四、 论文的拟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唐代山东四姓的政治地位16-22
- 一、 唐代士族整体的政治地位16-18
- 二、 唐代山东四姓的政治地位18-22
- 第二章 唐代山东四姓政风的表现22-31
- 一、 政风的概念和评价标准22-24
- 二、 山东四姓的官德风貌24-27
- 三、 山东四姓的政绩表现27-31
- 第三章 山东四姓政风的特点31-46
- 一、 具有较强的整体性31-35
- 二、 具有较高的良政率35-36
- 三、 政风优于其他地域士族36-46
- 第四章 山东四姓政风的形成原因46-57
- 一、 中国士的文化传统影响46-48
- 二、 山东四姓家风积淀的影响48-52
- 三、 山东四姓士族的为官思想52-57
- 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5
- 一、 古籍部分60-61
- 二、 今人著述61-65
- 附录65-100
- 致谢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国;关于唐代牛李党争的几个问题——兼与胡如雷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2 宁志新,朱绍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3 李建华;古文运动和山东士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何灿浩;;关于唐代士族问题的管见[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乌廷玉;;论唐朝士族与南北朝士族的差别[J];历史教学;1987年04期
6 孙立群;世族、士族与势族[J];历史教学;1997年02期
7 李国强;金源云;;唐代范阳卢氏的仕宦状况研究[J];世纪桥;2007年11期
8 胡如雷;;唐代牛李党争研究[J];历史研究;1979年06期
9 李浩;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J];历史研究;1999年04期
10 王炎平;辨牛李之争与士庶斗争之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梁尔涛;唐代家族与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6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60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