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社会异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汉社会异象研究
【摘要】:两汉时期社会异象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两汉杀婴和弃婴问题、两汉侠义复仇问题、两汉恶少年问题、两汉巫蛊事件问题等。两汉时期,由于家庭贫困、民间恶俗、出生异常、战争等因素造成杀婴和弃婴现象普遍。由于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女婴被杀、被弃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性别比例不平衡,给人口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两汉杀婴和弃婴状况,可以间接反映自然环境变化:自然灾害频繁时期,杀婴和弃婴数量较多。两汉弃婴和杀婴现象的出现,对人口增值产生负面作用,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并给汉代妇女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为此,政府设置专属法律遏制杀婴和弃婴现象,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人口生产。两汉“孝道”及“游侠之风”盛行,为父母亲属复仇,为“恩主”复仇等事件大量出现。由于复仇行为挑战法律权威,对社会治安产生巨大威胁,故当时法律明令禁止复仇。但,随着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策略的实施,儒家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受儒家经义影响,官员断案多“春秋决狱”、以“原心”定罪,对复仇行为多持肯定态度、采宽免措施,兼之其时文学作品对此大力赞扬,故复仇之风屡禁不止,复仇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异象。两汉时期的恶少年地位地下、无所事事,故多沦为权贵帮凶,为虎作伥,使气任侠、触犯法律,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负面势力。在社会动荡之际,甚至成为颠覆整个王朝不可忽视的力量。政府从巩固统治的角度出发,对其采取严酷镇压或扶植利用的政治策略。在历朝历代的权利争夺中,巫蛊之事屡见不鲜,两汉时期更是频仍发生。上层贵族之中,为了争夺权利多行巫蛊之术,巫蛊之事牵连甚广,造成政局的剧烈动荡。由于巫蛊妖邪乖张,有损皇帝尊严,是对皇权的极大挑战,为政府所不能容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之罪,为统治者所大力镇压。两汉其他社会异象问题,诸如两汉群盗问题,群盗拦路抢劫、绑架勒索、椎埋杀人等,其猖獗行为对两汉社会治安和政府统治产生较大威胁,法律明确规定其量刑标准。两汉常人私通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的体现,恶化社会风气,法律对其明令制止。通过对两汉主要社会异象的研究,从整体上阐述两汉社会异象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政治、社会风气、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两汉社会异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侧面了解两汉时期风俗、文化、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
【关键词】:两汉 弃婴和杀婴 巫蛊 恶少年 复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4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二、选题意义11
- 三、研究方法及拟创新点11-12
- (一) 研究方法11-12
- (二) 拟创新点12
- 四、相关概念界定12-14
- 第一章 两汉时期杀婴和弃婴问题14-27
- 一、两汉时期杀婴和弃婴问题概述14-15
- 二、两汉时期杀婴和弃婴现象原因分析15-19
- (一) 家庭贫困多不养子15-16
- (二) 民间恶俗多不养子16-17
- (三) 异常婴儿父母弃之17
- (四) 战争造成婴儿被弃17-18
- (五) 重男轻女之风严重18-19
- (六) 对权力和财产的争夺19
- 三、通过杀婴和弃婴现象看两汉自然环境的变化19-23
- 四、政府对弃婴和杀婴的应对措施23-25
- (一) 法律规定23-24
- (二) 政府进行抚恤24
- (三) 地方官吏进行遏制24-25
- 五、两汉时期杀婴和弃婴现象的影响25-27
- 第二章 两汉侠义复仇问题27-41
- 一、两汉侠义复仇问题概述27-28
- 二、两汉侠义复仇的原因分析28-30
- (一) 社会文化的影响28-29
- (二) 社会风气的影响29-30
- (三) 社会习俗的影响30
- 三、两汉侠义复仇的表现30-35
- (一) 为父母亲人报仇30-33
- (二) 为朋友复仇33-34
- (三) 为自身尊严复仇34-35
- (四) 为主报恩复仇35
- 四、政府对侠义复仇的应对措施35-38
- (一) 法律规定35-37
- (二) 官员采取的措施37-38
- 五、两汉侠义复仇现象的影响38-41
- 第三章 两汉恶少年问题41-50
- 一、两汉恶少年问题概述41-42
- 二、两汉恶少年现象的原因分析42-46
- (一) 无所事事42-44
- (二) 社会动荡44-45
- (三) 为人报仇45-46
- 三、政府所采取的措施46-48
- 四、两汉恶少年问题的影响48-50
- 第四章 两汉巫蛊事件50-58
- 一、两汉以前的巫术追溯50-51
- 二、两汉巫蛊事件原因分析51-54
- (一) 后宫女子争斗51-53
- (二) 权利之争53-54
- 三、政府对巫蛊事件的应对措施54-55
- (一) 法律规定54
- (二) 政府所采取的措施54-55
- 四、两汉巫蛊事件的影响55-58
- 第五章 两汉其他社会异象问题58-63
- 一、两汉群盗问题58-60
- (一) 法律规定58-59
- (二) 政府采取的措施59-60
- 二、两汉常人私通问题60-63
- (一) 法律规定60
- (二) 政府采取的措施60-63
- 第六章 两汉社会异象产生的影响63-67
- 一、对社会安定的影响63-64
- 二、对文化的影响64-65
- 三、对社会风气的影响65-66
- 四、对法律的影响66-67
- 结语67-69
- 参考书目69-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河患及其治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2 庞宇;;两汉时期投壶游戏玩法的发展变化研究[J];兰台世界;2013年06期
3 王彩云;两汉时期的图书收集与整理[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05期
4 张晓红;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潮与治黄思想[J];江汉论坛;2000年07期
5 陈业新;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J];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6 陈业新;两汉时期天体异常灾害论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7 胡廷;试述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8 李辉;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措施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9 王子今;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地震与赈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笑萍;;班固与班姓[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卜风贤;樊志民;;两汉宫廷斗争中用毒现象透析[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封海清;;儒学式微与西晋灭亡——道德失落的政治危害[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勉 晋文;两汉时期合肥兴衰的原因[N];合肥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杨振红;两汉时期的农器演进及其地位[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小树;两汉时期史学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范爱萍;“牛郎织女”与汉代婚姻[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琳琳;河南汉代陶楼艺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俊娜;两汉社会异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张卫东;有关两汉时期皖南开发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侯瑞;两汉时期的军法[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玉霞;两汉时期冀州的官吏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吕文静;论两汉时期的尊老养老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苏翔;两汉时期乐俑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飞;两汉时期疫病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10 陈淑燕;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1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