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6:35

  本文关键词: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豪族 尚“清”意识 精神世界 “清”流 “浊”流


【摘要】:豪族是汉代极其重要的社会阶层,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纽带。豪族的精神世界是豪族研究的三大重要领域之一,而尚“清”意识是豪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豪族儒学化和士族化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以思想与社会的互动为视角,对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形成过程、日常表现及尚“清”意识与“浊”的现实之冲突进行了考察。从剖析“清”的本义出发,进而探讨“清”概念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豪族在儒学化和士族化过程中,其精神世界由尚武向崇文再向尚“清”演变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守清贫、赡宗族,家风中的清慎、清劲、清忠,为政中的忠清直亮、廉洁不贪、推行清化,是豪族尚“清”意识的重要表现。随着豪族儒学化和士族化的完成,尚“清”已经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一种“清”的特质。在颓败的社会局势和浊恶的政治空气中,豪族尚“清”意识受到了浊流势力的抵制,二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豪族不仅坚决抵制社会上的奢侈、伪孝之风,还进行政治斗争。由于浊流势力强大,清流豪族惨遭两次“党锢”之祸。伴随着新思潮与新觉醒,汉代豪族的精神世界发生了由尊儒向崇道的转变,其尚“清”意识也由政治和伦理道德范畴转向审美范畴。这一时期,尚“清”意识并未因其获得审美范畴的意义而丧失其道德伦理和政治范畴的地位。实际上,甘守清贫、为政清廉的官吏在魏晋以后的中国亦不乏其人。
【关键词】:汉代 豪族 尚“清”意识 精神世界 “清”流 “浊”流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引言10-16
  • (一)选题意义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2
  • (三)概念界定12-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一、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渊源与演变16-26
  • (一)“清”的本义16-17
  • (二)“清”概念的发展过程17-19
  • (三)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演变19-26
  • 二、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表现26-35
  • (一)豪族日常生活中的“清”26-27
  • 1.甘守清贫26-27
  • 2.清德——赈赡宗族和乡里27
  • (二)豪族家风中的“清”27-29
  • 1.清慎的家风28
  • 2.清劲的家风28-29
  • 3.清忠的家风29
  • (三)豪族重清名29-32
  • 1.豪族重清名的原因29-30
  • 2.博得清名的方式30-32
  • (四)豪族为政中的“清”32-35
  • 1.忠清直亮32-33
  • 2.廉洁不贪33
  • 3.推行清化33-35
  • 三、汉代豪族尚“清”意识与“浊”的现实之冲突35-47
  • (一)汉代“浊”的现实35-36
  • (二)尚“清”豪族与浊流势力的冲突36-42
  • 1.抵制“浊”的社会风气37-38
  • 2.政治上的斗争38-42
  • (三)冲突结果——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转变42-47
  • 1.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变42
  • 2.由汉末清议向魏晋清谈的转变42-43
  • 3.由汉赋的华丽向魏晋南朝文学的“清”美转变43-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54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庄;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泽华;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和整体研究[J];历史教学;2001年08期

3 薛海波;;论魏晋国家政权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抑兼并与“守清贫”[J];史林;2009年02期

4 金戈;孔子与水[J];海河水利;2001年01期

5 刘飞,赵厚均;清:六朝文学的审美理念[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6 庞天佑;论东汉中后期士人的群体心理[J];史学月刊;2002年05期

7 王新霞;略论先秦诸子的尚“清”倾向[J];文史哲;2000年01期

8 杨升之;“清”: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活理念[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韩经太;“清”美文化原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力群;两汉时代弘农杨氏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3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3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