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0:18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研究
【摘要】: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是研究晋国史的重要一环,在晋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民族的关系,可以对晋国与戎狄民族的战争、联姻、结盟等各种联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研究晋国与戎狄民族的各种关系,通过晋国早期、中期、晚期民族关系的探究,可以对其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为晋国史和民族史交叉领域的研究,尽一些绵薄之力。春秋时期晋国之所以能在诸侯国间称霸一百五十多年,是与其推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分不开的。晋国自封国伊始,便处在戎狄部族的包围之中,要想挣脱戎狄部族的包围,就必须寻求一条生存之道。早期晋国,由于自身实力不济,对戎狄部族避其锋芒,采取的一种消极“防御”策略,这一时期虽与戎狄发生战争,但战争呈现的特点为规模小、次数少。中期以后,国力的增强,加之军制的改变,使得这一时期晋国对戎狄的战争次数显著增加,而战争胜利获得的戎狄女子便成为典型的战利品。戎狄女子被国君纳入宫中,成为晋国与戎狄部族联姻的开端。因战争频繁的发生,伴随战争产生的军事结盟也是这一时期显著的的特征。进入晚期,不甘心霸权衰落的晋国,试图挽回衰落的霸权。但此时国君权势衰微,权归六卿,他们相互之间倾轧权力,扩展自己势力范围。这一时期晋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减少,小范围的局部战争成为主流,遂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戎狄部族所居之地。晋国将周边戎狄部族逐一歼灭之后,带来的益处便是领土得到极大的扩张。此外,这一时期的“和戎狄”政策的实施,是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的另一种形式。“和戎狄”政策虽说时间仅存在于悼公时期,但因“和戎狄”所带来的利益却是长远的,晋与戎狄在和平的环境中交流频繁,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吸收对方先进技术,任用戎狄部族优秀人才,缩小了华夏族与戎狄部族的差距,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相对于晋国与戎狄关系积极的一面,晋国与戎狄的关系并非十全十美。在献公时期爆发的骊姬乱政,导致晋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太子被杀、诸公子出逃、国内政局一片动荡,对生产和生活影响极大,使得晋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恢复。加之与戎狄部族时常发生战争,导致晋国受到戎狄部族的骚扰,给双方人民财产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这些祸患均是因晋与戎狄关系的不和谐而产生。总之对于晋国与戎狄部族关系研究,应该将其积极和消极影响一起进行研究,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通过这一历史现象来认清晋国与戎狄部族关系的本质,无论任何时期,实施任何的民族政策,其根本目的还是为晋国发展所服务的。只有我们把握好这一特征,才会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春秋晋国 戎狄部族 战争 结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目标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四、研究思路、写作方法及运用资料13-15
- 第一章 春秋时期晋国周边戎狄民族概况15-41
- 一、晋国周边民族的起源和分类15-18
- (一)春秋时期戎狄民族的定义与划分16-17
- (二)晋国周边的戎狄种类17-18
- 二、晋国周边的戎族部族18-28
- (一)北戎部族18-20
- (二)狐戎部族20-21
- (三)茅戎部族21
- (四)骊戎部族21-23
- (五)姜戎部族23-24
- (六)犬戎部族24-25
- (七)陆浑戎部族25-26
- (八)其他戎族部族26-28
- 三、晋国周边的狄族部族28-41
- (一)赤狄部族29-32
- (二)白狄部族32-38
- (三)长狄部族38-41
- 第二章 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的形式41-61
- 一、晋国早期民族关系形式41-43
- (一)晋国早期与戎狄部族进行的战争41-42
- (二)晋国早期与戎狄进行的文化交流42-43
- 二、晋国中期民族关系形式43-54
- (一)晋国中期与戎狄部族进行的战争43-48
- (二)晋国中期与戎狄部族进行的联姻48-51
- (三)晋国中期与戎狄进行的结盟51-53
- (四)晋国中期与戎狄进行的文化交流53-54
- 三、晋国晚期民族关系形式54-61
- (一)晋国晚期与戎狄进行的战争54-58
- (二)晋国晚期与戎狄进行的联姻58-59
- (三)晋国晚期与戎狄民族进行的结盟59-60
- (四)晋国晚期与戎狄部族进行文化交流60-61
- 第三章 影响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各项因素61-69
- 一、不同时期晋国的国力61-63
- 二、晋国决策者的倾向63-65
- 三、服务于争霸的需要65-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超;晋“和戎狄”评议[J];史学月刊;1985年02期
2 舒振邦;秦之兴替与戎狄和胡的关系[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王克林;姬周戎狄说[J];考古与文物;1994年04期
4 唐晓峰;先秦时期晋陕北部的戎狄与古代北方的三元人文地理结构[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5 周岚;;晋国的“和戎狄”策略[J];中国民族;1985年11期
6 姚磊;;先秦戎、狄关系考辨[J];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03期
7 杨瑾;;基于考古资料的周、秦与戎狄关系异同考察[J];江汉学术;2014年02期
8 王克林;戎狄文化的探索(下)[J];文物世界;2002年04期
9 王克林;戎狄族源的考古学研究[J];文物世界;2004年02期
10 贾君宜;;论晋和戎狄[J];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党社;秦关北望——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仝俊;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民族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沈琳;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me新;春秋时期诸夏与戎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