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浙江天主教史编年考论
本文关键词:明清浙江天主教史编年考论
【摘要】:本文首先辑录编年史事,将浙江天主教史置于整个中国这一大环境下进行考察。一方面,浙江天主教史属于中国天主教史的一部分,中国天主教的整体发展形势必然对浙江天主教的发展产生影响,故而叙述罗明坚、利玛窦入华伊始的一些史事,并略述北京教案、南京教案、礼仪之争等教会大事件。另一方面,浙江天主教自身的发展,对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也具有突出的影响,如被誉为中国天主教会的三大柱石,便有两位是浙江杭州人士,而且明清间浙江的教务对周边乃至全国教务形势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一编年史辑录可考的来浙传教士及奉教人士、群众在浙活动情况,如传教施洗、辩论教义、刊刻书籍等活动,限于学识和资料,多有不足,虽竭泽而渔,恐还多有遗漏。其次以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考察天主教的传播情况,主要考察开教时间及住院、教堂的地理分布和传教士及信教群众的时空分布,使得研究更为立体,对理解史实背后的历史原因也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再次以文字事工为中心,考察浙籍奉教人士与传教士在刊印书籍、传播教义方面的合作。传教士刊印的著作,几乎无一例外的由奉教人士或润色、或校勘、或写序作跋。文字事工的发展,造就了天主教的“天学”书籍宝库,就数量和历史源流而言或远弱于“佛藏”、“道藏”,但亦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对而言,文字事工的合作主要限于信教群众中的上层士人,那么与普通信教群众相连的主要是因信仰天主教而带来的宗族祭祀和民间习俗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亦是中国“礼仪之争”的一部分,虽已日趋淡化,但时至今天在教会内外仍有些许的争议之声。
【关键词】:明清 浙江 天主教 历史地理 文字事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23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8-11
- (一) 选题缘由8-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二、学术研究回顾11-23
- (一) 中国天主教史研究概况11-13
- (二) 明清天主教史研究状况13-14
- (三) 区域天主教史研究现状14-16
- (四) 明清浙江地区天主教史研究状况16-23
- 凡例23-24
- 上编24-100
- 明清浙江天主教编年史24-100
- 下编100-130
- 第一章 明清浙江天主教历史地理研究100-117
- 第一节 各地开教时间及缘由100-102
- 第二节 明清浙江传教士住院、教堂的地理分布102-109
- 第三节 传教士及信教群众的时空分布109-113
- 第四节 一影响天主教在浙地理分布的因素113-117
- 第二章 明清间浙江天主教会文字事工考117-126
- 第一节 文字事工的缘起117-118
- 第二节 传教士与浙籍士人在文字事工方面的合作118-119
- 第三节 在浙江刊刻的传教士西学书籍119-121
- 第四节 浙籍奉教人士撰写的宗教著作121-123
- 第五节 文字事工的时空差异123-124
- 第六节 影响及余论124-126
- 第三章 简论教会内对于浙江民间民俗的争论126-130
- 第一节 传教士笔下的浙江风土人情126-127
- 第二节 传教士视野卞的迷信风俗127-128
- 第三节 矛盾的认识与调解128-129
- 第四节 余论:冲突的消弭还待将来129-130
- 附录130-135
- 一、洪依纳爵等:《祭祀问答》(二种)130-134
- 二、大方井传教士墓地民国时所存之石碑碑文134-135
- 参考文献135-141
- 后记141-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涛;“北京历史地理暨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6年01期
3 王守春;;宁夏历史地理集成与开拓之作[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4 朱华斌;胡善美;;观点鲜明的历史地理专著——《福建历史经济地理通论》评介[J];福建地理;2006年01期
5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4期
6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2期
7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3期
8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4期
9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1期
10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何元文;;竖沙煮盐历史地理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陈昌远;;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历史地理看偃师商城遗址为汤都西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孙继民;;序[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吴宏岐;王豫北;郭用和;;濮阳地区若干历史地理问题考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申有顺;毕雅玮;杨坤坤;;邯郸古都肇始的历史地理背景[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四辑)[C];2013年
7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星南;徐伯元;;试探武进县名及其地域的历史地理变迁——兼探齐梁故里之地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石剑峰;“中国教育缺乏历史地理基本知识”[N];东方早报;2012年
2 毛曦 于双远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N];文汇报;2003年
4 毛怡;重建过去的地理[N];光明日报;2014年
5 邢晓凤;历史地理观的培养[N];中国测绘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李楠;15载磨一剑的史地学家[N];山西日报;2001年
7 张传玺;向侯仁之先生学习历史地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葛剑雄 张超然 整理;师者之创新的传承[N];光明日报;2014年
9 董学增;一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史地著作[N];中国文物报;2014年
10 明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斌;明清浙江天主教史编年考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相金;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5 韩丽梅;地志《齐乘》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6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7 袁刚;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审视肃亲王对内蒙古的巡视[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郑利;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15年
9 裴洞毫;宋代夔州路砦堡地理考[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云静;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98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