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顾兔”造型及寓意流变
发布时间:2017-08-19 09:22
本文关键词:宋元明清“顾兔”造型及寓意流变
【摘要】:"顾兔"出自《楚辞》,汉王逸注曰顾望之兔也,清《楚辞新集注》中将"顾"进一步释为"回视"。由宋至清,陶瓷、玉器、压印、砚台、铜鼎、壁画、石雕等各种器物上皆出现了"顾兔"回视的身影,造型丰富,寓意深刻。宋辽金时期,时人将脱兔与茕茕白兔的古意融入"顾兔"形象中,另还提出了"玉兔望月"之说。元代,"顾兔"视线下移,似尽量避免顾月(至少是雌兔顾月)之主题,究其原因或与"撑目兔"的说法有关。明人认为兔的"反顾"会导致"月出",故对于"顾兔"造型更加青睐,此外明代"顾兔"造型中出现一种鼠首兔身,以背毛飞,以脑和丹的"飞兔"。清代,"顾兔"更有眷恋之意,另"玉兔朝元"造型见于清代仿宋砚台之上,"玉兔朝元"造型还被记录于明仿唐的鼎上,用于国家祭祀,地位重要。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关键词】: 宋元明清 顾兔造型 寓意流变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前言“顾兔”一词源自《楚辞·天问》,所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汉代王逸注解其为“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儸一作兔”。〔1〕这一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将“顾”理解为“顾望”,“儸”作为“兔”,而“顾菟”即顾望之兔也。清人屈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维廉;;家兔繁殖力的制约因素和适度运用[J];甘肃畜牧兽医;1990年05期
2 闻一多;天问释天[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4年04期
3 苏建平;;高原鼠兔[J];西藏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欲晓;孙怡村;;浅析蟾蜍汉画像的神性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奎,张伟玲;月亮的雅号[J];语文世界;2001年10期
2 郑炜;;郑炜小品文三题[J];福建文学;2013年10期
3 罗日荣;;曾国藩的“三耻”[J];青春期健康;2014年1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雨山;关于兔子的信仰[N];中国民族报;2011年
,本文编号:699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