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孟森《董小宛考》之红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29 03:01

  本文关键词:孟森《董小宛考》之红学史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孟森 《董小宛考》 清世祖 索隐派


【摘要】:孟森的《董小宛考》于1915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其本意是对史实的澄清,更是对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的正面抨击。这一抨击利器随着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实现了其彻底摧垮王、沈一派索隐陈说的使命。孟森的《董小宛考》一文兼具史学意义与红学意义,已被多方载入红学史,对“新红学”的创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论文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部分,以清末民初、民国、现当代为序叙述《董小宛考》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红学意义以及后世反响。第一部分交代了《董小宛考》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并分析孟森对“清世祖董小宛爱情故事说”的具体批驳。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董小宛考》的红学价值,并对孟森的其他两篇考证文章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第三部分对现当代反对《董小宛考》的后期索隐派进行陈述,并分析其研究方法的错误。
【关键词】:孟森 《董小宛考》 清世祖 索隐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孟森《董小宛考》的写作背景与考证初衷11-19
  • 第一节 《董小宛考》写作的历史背景与红学背景11-14
  • 一 历史背景:世俗之传说11-12
  • 二 红学背景:索隐之盛行12-14
  • 第二节 《董小宛考》的考证初衷及其对《红楼梦索隐》的批评14-19
  • 一 孟森《董小宛考》的考证初衷:“事关公德,不可不辨”15-16
  • 二 《董小宛考》对《红楼梦索隐》的批驳16-19
  • 第二章 《董小宛考》及孟森其他考证文章的红学价值19-32
  • 第一节 《董小宛考》:胡适“新红学”的有力武器19-22
  • 一 文学革命背景下“新红学”的诞生19-21
  • 二 《董小宛考》:《红楼梦考证》的开篇论据21-22
  • 第二节 《董小宛考》与《世祖出家事考实》的红学价值22-27
  • 一 《世祖出家事考实》与《清世祖董鄂妃生死特殊典礼》22-23
  • 二 《董小宛考》与孟森其他文章的红学价值23-27
  • 第三节 史界小文难扛红学革命之任27-32
  • 一 文章涉及面窄27-28
  • 二 未驳倒整个红学索隐派28-29
  • 三 仅破“旧”,而未立“新”29-30
  • 四 未曾跨出史学界30
  • 五 孟森性格因素30-32
  • 第三章 1915——2015《董小宛考》的百年余音32-46
  • 第一节 反驳声之种种32-39
  • 一 “说则殊疏”——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32-34
  • 二 “以‘孟著’驳‘孟著’”——湛卢《红楼梦发微》34-36
  • 三 “不能完全依正史论红楼内涵之真伪”——杜世杰《红楼梦考释》36-39
  • 第二节 重掀索隐之风的“冒辟疆著书说”39-46
  • 一 吸纳“自传说”,继承索隐派40-41
  • 二 经不起推敲的漏洞百出41-43
  • 三 经济导向下的文化兴“城”牌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50-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会文;;“列清史为学科”——孟森史学的展开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王人恩;;台湾杜世杰《红楼梦考释》对“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承袭[J];社科纵横;2010年12期

3 关四平;;红学索隐派与中国文学传统[J];红楼梦学刊;2010年05期

4 李金松;;孟森与“诗史互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祝总斌;;董小宛入宫说始于何时——兼略探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的创作意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人恩;评王梦阮、沈瓶庵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J];红楼梦学刊;2004年01期

7 罗志田;杜威对胡适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胡晓明;高阳说诗: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以“董小宛入宫”为中心的讨论[J];学术月刊;1999年11期

9 郭豫适;索隐派红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经验教训──评近半个世纪海内外索隐派红学[J];齐鲁学刊;1999年03期

10 东武;红学索隐派[J];红楼梦学刊;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瑜;20世纪下半叶港台红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军伟;孟森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0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50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