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甘肃道德教化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6:37

  本文关键词:清代甘肃道德教化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甘肃 道德教化 忠孝 启示


【摘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三大领域之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犹如一座储量极大的宝矿,通过精心开采,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清代甘肃道德教化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化内容、主客体关系、教化方法等方面都富有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以甘肃地方志书为基本材料,本着“古为今用”的目的,对清代甘肃道德教化问题作如下四章探讨研究: 第一章“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两大内容”,重点介绍“忠孝”思想和“勤俭”观念,分析指出两大思想的内涵及在清代甘肃道德教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主体与客体”,重点探讨主客体的各自建构情况及其内在关系。教化过程中的主体,分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个环境进行总结,以揭示出士绅阶层在三个环境下的道德教化中均居于主体执行者的地位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教育过程的客体,则分别概括出地方官员、士绅以及乡土民众三个阶层作为教化客体接受的道德教化情况。主客体的关系中,总结出主客体内部结构一体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转化两大特征。 第三章“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主要方法”,依次介绍宣讲告示法、榜样示范法、风俗熏陶法、自我修养法和赏罚结合法五种方法在清代甘肃道德教化中的运用情况。 第四章“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状况的评价”,重点提炼出教化内容、方法中的精华部分及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价值,最后总结出内容中的糟粕部分,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教化内容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的态度,并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历史教训的警示。 本文认为,清代甘肃道德教化问题的上述研究不仅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还能为当前甘肃等西部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实践提供一些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启迪。
【关键词】:清代 甘肃 道德教化 忠孝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9;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10-11
  • 二、学界研究现状11-14
  • 第一章 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两大内容14-24
  • 一、“忠孝”思想14-19
  • (一) 忠君爱国15-17
  • (二) 节孝事亲17-19
  • 二、“勤俭”观念19-24
  • (一) 勤于耕读20-22
  • (二) 崇俭戒奢22-24
  • 第二章 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主体与客体24-50
  • 一、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实施者24-39
  • (一) 社会教育25-33
  • (二) 学校教育33-36
  • (三) 家庭教育36-39
  • 二、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受教者39-46
  • (一) 地方官员39-41
  • (二) 地方士绅41-43
  • (三) 乡土民众43-46
  • 三、清代甘肃道德教化主客体关系46-50
  • (一) 主客体内部结构一体化46-47
  • (二) 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转化47-50
  • 第三章 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的主要方法50-62
  • 一、宣讲告示法50-53
  • (一) 颁行圣谕等典籍50-52
  • (二) 讲约与张贴告示52-53
  • 二、榜样示范法53-55
  • (一) 榜样示范的功能53-54
  • (二) 榜样示范的特点54-55
  • 三、风俗熏陶法55-56
  • 四、自我修养法56-58
  • 五、赏罚结合法58-62
  • (一) 褒奖之法58-60
  • (二) 惩罚于段60-62
  • 第四章 清代甘肃道德教化状况的评价62-79
  • 一、教育内容中的精华62-69
  • (一) 忠孝思想63-67
  • (二) 勤俭观念67-69
  • 二、教育方法中的精华69-74
  • (一) “讲约”之术69-70
  • (二) 树立道德榜样70-71
  • (三) 重视风俗舆情71-73
  • (四) 加强自我修养73-74
  • 三、教育内容中的糟粕74-79
  • (一) 愚孝思想74-75
  • (二) 守节思想75-76
  • (三) 顺从守旧思想76-77
  • (四) 民族同化观念77-79
  • 结束语79-80
  • 参考文献80-85
  • 附录85-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威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周立新;房居清;;清代书院的道德教育及其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严家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09期

4 吴小军;周围;;传统道德榜样与现代道德榜样比较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论坛;1996年07期

6 张文霞;付永正;;清末民初陇中地区士绅行状考略——以同光朝岷州科举中式士绅为研究中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朱贻庭;;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学术月刊;199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1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51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1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