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逸闻入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史记》逸闻入史研究
【摘要】:逸闻入史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其类型包括:采游历过程中所闻乡人遗老之言入史;访问考察古代遗迹,直接或间接取得材料以补充有关缺失历史信息;从交游者直接获取逸闻材料;将游侠事迹采集入史。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史记》 逸闻 《战国策》
【分类号】:K204.2
【正文快照】: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亦面临着史料匮乏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司马迁做了多方面的努力,而采逸闻入史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一梁启超把史料分为“文字记录以外者”和“文字记录者”两种。他将前者按性质分为现存之实迹、传述之口碑、遗下之古物三种[1]57。司马迁20岁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先金;张林明;;司马迁笔下的孟尝君:《史记》对《战国策》的取舍与改造[J];理论学刊;2007年03期
2 赵生群;论《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董常保;;《史记》采《战国策》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亚萍;;试论《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2 程百让;;《战国策》的作者及其古、今本UO楲[J];郑州大学学报;1963年04期
3 邓廷爵;;《战国策》研究的历史评述[J];历史教学;1985年10期
4 高月;;论《战国策》的女性形象[J];作家;2008年24期
5 宋玉坤;;“离经叛道”的《战国策》[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0期
6 魏其宇;浅谈《战国策》的论辩艺术[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7 李炳海;;纵横捭阖 异彩纷呈——《战国策》文学价值的多维审视[J];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01期
8 党天正;浅谈《战国策》的论理技巧与语言艺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裴登峰;《战国策》“以写人为主长篇叙事文”的艺术独创——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其文学价值[J];社科纵横;2004年01期
10 李琳;论《战国策》中“士”的价值取向及其成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朝华;解难释疑《战国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石夷;解析《战国策》[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记者 马子雷;顾广圻批《战国策》成交价突破800万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李丽;引导你成功的本土雄辩经典[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雪年;“筑巢”与“优巢”[N];大同日报;2012年
6 周陈华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从“东周欲为稻”看法官调解[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山西 谢泳;旧时的士大夫与流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勤;《史记》与《战国策》语言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东;《战国策》中的游说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小娟;《战国策》说辞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曹晔;明代的《战国策》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璇;《战国策》游说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何颖;二十世纪后半期《战国策》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楠;《战国策》的论辩艺术[D];西北大学;2003年
7 刘超;《战国策》写人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白玉婕;《战国策》说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宝会;《战国策》“拟托文”文学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10 吴小光;《战国策》言语表达的句内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72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7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