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与作物组合——清代河南地区农作物构成
本文关键词:人地关系与作物组合——清代河南地区农作物构成
【摘要】:多样的环境所决定的多样技术选择必有与之相应的作物结构,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相应的作物结构的变化。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组合有着不同的影响,清代河南地区农业人地关系紧张导致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相应作物组合的时空差异在多样化趋势下更为灵活而显著。尽管在一定区域内传统的作物种类具有多样而相对稳定的特点,并随着一定的技术选择趋向具有相对集中的趋势,但在清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下,作物组合的多样化趋势主要是通过种植制度的调整与经营方式的转换来实现。这种以土地出产率提高为目标的技术选择是清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清代 河南地区 技术选择 作物组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15BZS040)
【分类号】:K249;S-09
【正文快照】: 传统的作物种类历来较为多样,且有颇多品种。这是因时因地制宜以求稳产的基础。“杂五谷而种之”的作物构成具有多样方式,其选择十分灵活,往往于一定区域内形成多种作物组合。不同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大多会对作物构成及其组合方式做出相应调整。灵活而多样的作物组合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革;近代华北的耕作制度及其生态与社会适应[J];古今农业;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华;;建立综合发展指数体系,规划河南新农村建设[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李富田;邱巍;;农业循环经济内生性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桑基鱼塘个案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3 徐丙奇;亓军红;;论民国华北地区环境因素与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4 乔家君;吴娜琳;李德洗;;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5 蔡胜勋;;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的河南农业演变轨迹(1949—2012)[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6 乔博文;;农村土地流转运营模式分析[J];读书文摘;2015年02期
7 张海红;;关于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年12期
8 路开梅;田景翠;何伟娜;;中筋小麦矮抗58最佳播种量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9 宋宇;宋家永;王海红;;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10 杨海蛟;;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家君;吴娜琳;李德洗;;河南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刘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周婷婷;20世纪上半期山东乡村互助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文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张东旭;河南长篇小说(1949-1999)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东宝;正太铁路与沿线经济发展:1907-1937[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符孟标;近代河北(直隶)自耕农问题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同超;《齐民要术》时代华北农业景观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4 任会来;盐山县八十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变迁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奇恩;王德义;李燕娥;杜震杰;冯永平;朱新华;;不同作物组合的轮作效应[J];山西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2 耕作改制课题组;;不同作物组合轮作与晋南耕作制度的改革[J];耕作与栽培;1987年03期
3 李锋瑞,赵松岭,,李凤民, 高崇岳;陇东黄土旱塬作物组合系统农田耗水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4 王仰仁,杨丽霞;作物组合种植的需水量研究[J];灌溉排水;2000年04期
5 郝海斌;作物组合种植的缺水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6期
6 李令福;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制的形成时间及其作物组合[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曾祥彬;郝天旭;刘桂菊;;绥化市大棚甜瓜—甜椒高效组合生产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年11期
8 杜红霞;鹿智江;;草莓—玉米—萝卜套种效益高[J];农村.农业.农民;1997年08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作物组合优化搭配原则[N];农民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772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7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