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春秋权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1:28
本文关键词:刘敞《春秋权衡》研究
【摘要】:刘敞是北宋前期的著名经学家,其最为后人称道的成就是对《春秋》学的研究,著有《春秋权衡》十七卷。他“不惑传注”,在自身积累的深厚经学知识基础上,以较为理性、成熟的态度看待《春秋》经传,是宋学博学与善疑精神的典型代表。 《春秋权衡》是对《春秋》三传和三传注的评论,刘敞在《春秋权衡序》中说:“权,准也;衡,平也。物虽重必准于权,,权虽移必平于衡。故权衡者天下之公器也,所以使轻重无隐也,所以使低昂适中也,察之者易知,执之者易从也。不准则无以知轻重,不平则轻重虽出不信。故权衡者,天下之至信也。凡议《春秋》,亦若此矣。”《春秋》三传和三传注在具体解释某一条经文时,其褒贬善恶微言大义往往不同,所以,刘敞希望通过对三家传注得失的评判,确立一个解说《春秋》的统一标准,以期正确领悟圣人的意思,达到“垂教后世”的效果。在这种宗旨指导之下写出的《春秋权衡》一书,不但将《春秋》学最基础的内容呈现出来,还反映着宋人《春秋》学的发展面貌,因此,选它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权衡》是《春秋》学史上由“本之三传”到“弃传从经”学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著作,然而我国历代学者对《春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上面,对一些“弃传从经”,略有新意的著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虽多有学者或学习或参考或引用或评论《春秋权衡》一书,却鲜有人做过细致研究,自刘敞的《春秋权衡》成书后一直到清代,儒生们对此书的看法只是零星的散落在一些收录有《春秋权衡》一书的目录著作或专著中。《春秋权衡》将对“三传”都有批评,又都有所吸收,为《春秋》三传和三传注研究做出了莫大贡献,在《春秋》学史上也应有其相应的地位。本文将它选作研究对象,期望可以发掘对《春秋》经文的不同理解,为后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宋代《春秋》学研究尽绵薄之力。 本文以刘敞的著作《春秋权衡》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春秋》传和《春秋》传之注两个层面,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刘敞生平及其《春秋权衡》的成书与版本。通过介绍刘敞的生平,分析其性格与品行。从宋初的政治形势与学术风气、刘敞的家庭背景两方面论述《春秋权衡》的成书背景,并梳理《春秋权衡》的版本流传情况。 第二章,以《春秋》三传为对照,从批评与继承两个角度出发,通过论述《春秋权衡》对三传的批评,在研究方法、行文特点、大义方面对三传的继承,深入研究本书内容。 第三章,梳理《春秋权衡》对《春秋》三传注的批评。 第四章,分解经特色、宋学精神、后人评说三节评述《春秋权衡》。
【关键词】:春秋权衡》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目录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刘敞生平及其《春秋权衡》的成书与版本11-20
- 第一节 刘敞生平简介11-13
- 第二节 《春秋权衡》的成书背景13-17
- 一、宋初的政治形势与学术风气14-16
- 二、刘敞的家庭背景16-17
- 第三节《春秋权衡》的版本流传17-20
- 第二章 《春秋权衡》与《春秋》三传20-33
- 第一节《春秋权衡》对三传的批评20-25
- 一、对《左传》的批评21
- 二、对《公羊传》的批评21-23
- 三、对《谷梁传》的批评23-25
- 第二节《春秋权衡》对三传的继承举要25-33
- 一、研究方法25-26
- 二、行文特点26-27
- 三、大义方面27-33
- 第三章 《春秋权衡》与三传注33-42
- 第一节 对杜预《左传》注的批评33-39
- 一、对“左丘明受经于孔子”的批评33-34
- 二、对“经承旧史、史承赴告”的批评34-37
- 三、对杜氏所谓《左传》解经凡例的批评37-39
- 第二节 对何休《公羊传》注的批评39-41
- 一、对“张三世”的批评39-40
- 二、对“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的批评40-41
- 第三节 对范宁《谷梁传》注的批评41-42
- 第四章 《春秋权衡》评述42-49
- 第一节《春秋权衡》解经特色42-45
- 一、刘敞的《春秋》学认识42-43
- 二、以经为本,信经不信传43-44
- 三、以史实为依据解经44-45
- 四、以例攻例45
- 第二节 《春秋权衡》与宋学精神45-46
- 第三节 后人评说《春秋权衡》46-49
- 注释49-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靖;;试论宋代儒臣刘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4期
2 刘越峰;;刘敞求奇而不诡异的治经特点[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乐文华;;刘敞及其经学思想述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李君华;袁建军;;试论刘敞在北宋经学变革中的历史地位[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张尚英;;试论刘敞《春秋》学的时代特色[J];史学集刊;2008年01期
6 王瑞来;;皇权再论[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7 孙旭红;;刘敞《左传》学对杜预的批评[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袁建军;李君华;;刘敞的生平、人品及其经学著述与经学思想[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802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0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