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女性角色下的文化地理区:清代重庆地区列女地理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8:05

  本文关键词:女性角色下的文化地理区:清代重庆地区列女地理分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重庆 列女 地理分布 文化区


【摘要】:列女作为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组成,是男权社会里被称颂的女性,故被记载于史册。至清代,列女作为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特殊人群,其内部具有多样性,包括“节妇”、“烈妇”、“烈女”、“贞女”等多个小群体。清代列女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分布极为广泛,但因区域内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的差异,分布又呈现出地域差异。重庆地区本身地域文化较为多样,且明清时期有大量移民进入,使列女文化因子具有多样性与地域性。本文以清代重庆地区作为研究时段和研究区域,充分发掘和利用清代及民国地方志的基础上,分析女性的道德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来确定的列女类型及行为建立地理分布所需要的列女文化因子,初步探讨清代重庆地区列女及行为的地理分布,并划分列女文化分区,阐述形成地域差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原因,从而展示清朝女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章分析方志收录列女的目的、分类及相关内容,在呈现清代重庆地区列女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方志所重视的列女的道德内涵。列女道德标准主要要包括“贞”“节”“烈”“孝”,同时还涉及“义”、“贤”、“淑”等。第二章探讨了清代重庆地区列女的地理分布问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整体把握列女的地理分布及总体特征。列女整体分布比较普遍,但其分布极为不平衡,体现在府州之间列女数量差异大,府州内部分布差异明显,分布两大密集点(涪州、江津)及两大密集区域(重庆府区域、忠州直隶州区域)相结合,并呈现出点面结合、西多东少的状态。第二部分探讨各类型列女的地理分布及特征清代重庆地区列女可分为:贞女、节妇、烈女、烈妇、孝女、孝妇、义妇、贤淑。各类列女的分布整体西倾;各类列女分布的密集点和稀缺点都有重合;具有两大突出的州县;各州县内部列女类型结构差异大。此外,节妇、烈女及烈妇(即BDC、DBC、BCD)三类列女组成类型结构是重庆地区最为普遍的列女类型结构。第三章分别探讨了列女贞节行为、孝道行为、重义行为的地理分布问题。对具体的行为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各类行为的概况;一是复原各类行为的地理分布;一是分析各类行为的特点(如守节年龄及时长、节烈原因及方式、孝老方式、抚子及承嗣等)在地域上的差异。第四章讨论清代重庆地区列女文化分区。首先确立列女文化分区的原则,坚持自然地理原则、行政区划原则、相似性原则、综合把握与主要因子相结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划分三大列女文化区,即中东部列女文化区、东南列女文化区、西部列女文化区等。最后,深入分析影响文化区形成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和社会人文环境(旌表制度、政治地理位置、政区建置的早晚;军事地理位置、战争;经济发展情况;移民与社会风气)对列女现象的形成及地理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清代重庆 列女 地理分布 文化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3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10-11
  • (一) 选题缘起10
  • (二)选题意义10-11
  • 二、学术史回顾11-17
  • 三、相关概念界定17-20
  • (一)重庆地区17
  • (二)列女及分类17-20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20-21
  • (一)重难点20
  • (二)创新点20-21
  • 五、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及思路21-23
  • (一)资料来源21-22
  • (二)方法及思路22-23
  • 第一章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的道德标准23-31
  • 第一节 重庆方志中列女收录时所重视的女性道德23-27
  • 一、收录目的—宣扬女性的道德标准23-24
  • 二、列女的分类—建立在女性道德标准之上24-25
  • 三、对列女的书写—社会述评与主体意识中的女性道德标准25-27
  • 第二节 清代重庆地区的列女形象27-28
  • 第三节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道德的内涵28-31
  • 一、列女道德的内涵28-30
  • 二、列女道德内涵的差异30-31
  • 第二章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31-56
  • 第一节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的地理分布及特征31-36
  • 一、列女的地理分布31-35
  • 二、列女地理分布的总体特征35-36
  • 第二节 清代重庆地区各类列女的地理分布36-50
  • 一、列女的类型36-43
  • (一)各类列女的概况36-43
  • (二)各类列女的差异43
  • 二、各类列女的地理分布43-48
  • 三、各类列女地理分布的特征48-50
  • 第三节 列女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50-56
  • 一、方志记载列女类型的县级地区差异50-51
  • 二、列女类型结构的地区差异51-56
  • 第三章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行为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56-93
  • 第一节 贞节行为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56-77
  • 一、守节行为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56-66
  • (一)守节行为的概况56-59
  • (二)守节行为的地理分布59-60
  • (三)守节初始年龄及时长的地区差异60-66
  • 二、节烈行为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66-77
  • (一)节烈行为的概况66-69
  • (二)节烈原因及方式的地区差异69-74
  • (三)节烈行为的地理分布74-77
  • 第二节 孝道行为的地理分布及区域差异77-89
  • 一、孝老行为的地理分布78-84
  • (一)孝老行为的概况78-81
  • (二)孝老行为的地理分布81-84
  • 二、抚育行为的地理分布84-89
  • (一)抚育行为的概况84-86
  • (二)抚育行为的地理分布86-88
  • (三)抚子与立嗣的特征88-89
  • 第三节 重义行为的地理分布89-93
  • 一、重义行为的概况89-90
  • 二、重义行为的地理分布90-93
  • 第四章 清代重庆地区列女文化分区93-107
  • 第一节 列女文化分区的原则93-94
  • 一、自然地理原则93-94
  • 二、行政区划原则94
  • 三、相似性原则、综合把握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原则94
  • 第二节 列女文化分区及特征94-96
  • 第三节 影响列女文化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96-107
  • 一、自然环境96-98
  • (一)地域因素96-97
  • (二)自然灾害97-98
  • 二、社会人文环境98-107
  • (一)政治因素98-101
  • (二)军事因素101-103
  • (三)经济发展情况103-104
  • (四)移民与社会风气104-107
  • 结语107-111
  • 参考文献111-119
  • 附图119-131
  • 后记131-132


本文编号:832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32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