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郑注考
发布时间:2017-09-12 08:30
本文关键词:《仪礼》郑注考
【摘要】: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主要介绍郑玄及其《仪礼》注,关于《仪礼》的研究状态,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价值,交待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部分是《仪礼》郑注的直训考,通过梳理和考察《仪礼》郑注的直训材料,运用训诂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总结归纳出《仪礼》郑注的直训体式、内容及方法。 第三部分是《仪礼》郑注的校勘考,通过梳理和考察《仪礼》郑注的校勘材料,运用校勘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总结归纳出《仪礼》郑注的校勘体式、内容及方法。 第四部分是《仪礼》郑注与《尔雅》之比较,主要从训释体例、训释方法、具体词条三个角度,将作为专书注释的《仪礼》郑注与作为群书通释的《尔雅》进行比较。
【关键词】:《仪礼》 郑玄注 直训 校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92.9;G25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论8-18
- 1.1 选题意义8-12
- 1.1.1 《仪礼》的价值8-11
- 1.1.2 郑注的价值11-12
- 1.2 文献综述12-16
- 1.2.1 古代的《仪礼》研究成果12-14
- 1.2.2 现代的《仪礼》研究成果14-16
- 1.3 本论文的价值16-18
- 1.3.1 研究目标16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2 《仪礼》郑注直训考18-69
- 2.1 《仪礼》郑注的直训体式18-51
- 2.1.1 释义体式18-36
- 2.1.2 注音体式36-37
- 2.1.3 注音兼释义体式37-51
- 2.2 《仪礼》郑注的直训内容51-52
- 2.2.1 语音52
- 2.2.2 词汇52
- 2.3 《仪礼》郑注的直训方法52-53
- 2.3.1 声训52-53
- 2.3.2 义训53
- 2.3.3 声训兼义训53
- 2.4 《仪礼》郑注相同被训释词的不同直训体式考53-69
- 2.4.1 被释义词、释义词相同,,释义体式不同59-63
- 2.4.2 被释义词相同,释义词、释义体式不同63-69
- 3 《仪礼》郑注校勘考69-100
- 3.1 《仪礼》郑注的校勘体式69-86
- 3.1.1 古文69-71
- 3.1.2 今文71-74
- 3.1.3 或为74-76
- 3.1.4 或作76-78
- 3.1.5 当为78-83
- 3.1.6 当作83-84
- 3.1.7 字之误也84-85
- 3.1.8 古文无85
- 3.1.9 今文无85
- 3.1.10 古文重85
- 3.1.11 今文改甲为乙85-86
- 3.1.12 衍字86
- 3.2 《仪礼》郑注的校勘内容86
- 3.2.1 校异文86
- 3.2.2 校衍文86
- 3.2.3 校讹文86
- 3.3 《仪礼》郑注的校勘方法86-87
- 3.3.1 对校86-87
- 3.3.2 理校87
- 3.4 《仪礼》郑注相同被校勘词的不同校勘体式考87-100
- 3.4.1 被校勘词、校勘词相同,校勘体式不同93-97
- 3.4.2 被校勘词相同,校勘词、校勘体式不同97-100
- 4 《仪礼》郑注与《尔雅》之比较100-122
- 4.1 作为专书注释的《仪礼》郑注与作为群书通释的《尔雅》100
- 4.1.1 作为专书注释的《仪礼》郑注100
- 4.1.2 作为群书通释的《尔雅》100
- 4.2 比较《仪礼》郑注与《尔雅》的训释体例100-101
- 4.2.1 《仪礼》郑注的训释体例100-101
- 4.2.2 《尔雅》的训释体例101
- 4.3 比较《仪礼》郑注与《尔雅》的训释方法101-104
- 4.3.1 《仪礼》郑注的训释方法101-103
- 4.3.2 《尔雅》的训释方法103-104
- 4.4 比较《仪礼》郑注与《尔雅》具体词条104-122
- 4.4.1 《仪礼》郑注与《尔雅》相同词条的相同义项105-111
- 4.4.2 《仪礼》郑注与《尔雅》相同词条的不同义项111-115
- 4.4.3 《仪礼》郑注与《尔雅》不同词条的相同义项115-122
- 结语122-123
- 参考文献123-126
- 致谢126-127
- 附录 (单附)127-239
- 附录一 《仪礼》郑注直训条目出处127-179
- 附录二 《仪礼》郑注直训条目音序排列179-198
- 附录三 《仪礼》郑注校勘条目出处198-230
- 附录四 《仪礼》郑注校勘条目音序排列230-2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锷;郑玄《仪礼注》版本考辨[J];图书与情报;1995年03期
2 张能甫;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3 邓声国;郑玄《仪礼注》训诂术语释义例刍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3期
4 王锷;《仪礼注疏》版本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06期
5 王锷;《仪礼》白文经版本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01期
6 杨世文,李国玲;宋儒对仪礼的注解与辨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丁鼎;《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J];史学集刊;2002年04期
8 王锷;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J];社科纵横;1994年03期
9 杨天宇;;郑玄校《仪礼》从今文本字不从古文通假字考[J];史学月刊;2006年08期
10 马增强;《仪礼》与礼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836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3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