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儒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儒学研究
【摘要】:本文是对美国当代汉学家安乐哲教授学术成果的一项梳理研究。安乐哲教授的儒学思想研究散于他的著作与论文中。本论文就是把他的儒学研究撷取出来,分层次地展现,以达到对美国汉学界现状的一隅之见。 安乐哲教授在把中国哲学更原本地介绍给西方学界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论文的第一章阐述他对《论语》这部儒学经典的重新翻译特点。他认为具有中国哲学思想内涵的一些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被弱化了其原有的哲学内涵,,而不能被西方学界所真正领会。因此他的《论语》译本具有哲学诠释的特点。 第二章是从他的中西比较哲学思想中对儒学的再认识的角度来论证。他与郝大维教授合著的中西比较哲学三部曲重新阐发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在结构,以哲学比较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特征。 第三章着重围绕他所提出的“儒家民主主义”这一社会政治思想层面的概念来看待他对儒家民主资源的认识。在这一章里分析了安乐哲把中国儒家思想与美国杜威哲学的社群主义民主两者的交融的观点。他对儒家思想的民主前景有着非常乐观及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安乐哲 儒学 比较哲学 儒家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07.8
【目录】:
- 绪论8-10
- 第一章 追本求源——对儒家经典的哲学阐释10-14
- 第二章 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阐释儒学14-31
- 第一节 《孔子哲学思微》14-25
- 第二节 在两种框架的比较下探索儒学25-31
- 第三章 探寻儒家的民主内涵——儒家民主主义31-39
- 结语39-40
- 附录40-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军;;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届“国际儒学文化论坛”综述[J];哲学研究;2009年01期
2 史工;;中韩儒学研讨会简述[J];历史教学;1993年12期
3 张国义;评刘岳兵的《日本近代儒学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2期
4 黄玉顺;;儒学与制度之关系的生活渊源——评干春松著《制度儒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3期
5 ;儒学研究的盛况[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9期
6 ;儒学在东亚——越南儒学研究[J];文史知识;2008年10期
7 余悦;;后儒学与当代社会(笔谈)[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8 任慧;;慎思明辨 厚德载物——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综述[J];美术观察;2009年01期
9 ;龚鹏程 儒学复兴的隐忧[J];东方养生;2010年10期
10 ;构筑当代儒学研究的国际化高端平台——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综述[J];艺术评论;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在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上的致辞[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2 杜筑生;;儒学与中华人文精神 欧洲儒学研究之现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3 施炎平;;再创上海儒学研究的新局面——编者寄语[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长林;庭平;;上海学者的儒学研究要更有作为——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综述[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祖炜;;序[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树枝;;百花齐放谱新篇儒学研究结硕果——建水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小结[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8 邓伟志;;序[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德仁;;2005年儒学研究的一些观点[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彭邦本;;《十批判书》中的儒学研究——学术史视阈中的郭沫若[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根友;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简述[N];光明日报;2001年
2 邸凌慧;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易学与儒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吴光;儒学核心价值观“一道五德”的理论思考[N];学习时报;2010年
4 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戚家坦;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举行[N];湖南日报;2011年
5 刘新生;百家儒学研究宏论披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王论跃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研究中心;法语儒学研究中的相异性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武素伟;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授予汾阳市敬仁学校、南门小学“经典教育示范基地”称号[N];吕梁日报;2011年
8 洪军;东亚儒学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江芸涵 实习生 向劲松;四川大学成立国际儒学研究院[N];四川日报;2009年
10 蓓因;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建华;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卢睿蓉;美国宋代思想史研究的多视角考察[D];浙江大学;2011年
3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建原;王夫之对老庄思想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刘辉;金代儒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宁国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鹤澜;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儒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晶波;论儒家思想对东亚国家企业文化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丁建海;《论语》两译本之顺应翻译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石书蔚;安乐哲孔子哲学研究与中西哲学会通[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佳玲;从怀德堂看近世合理主义思想的形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柳英英;花之安儒学观初探[D];湖南大学;2009年
7 赵晨芳;日本古学派思想之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8 程欢欢;《论语》两个英文译本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田晓燕;后儒家人文主义引发的技术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秦四霞;明郑时期台湾儒学的创立及其内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9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390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