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礼文化研究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国礼文化研究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历史 中国礼文化 原生 儒学 宗教 疑古思潮
【摘要】:世界文化有两大类型,即原生道路的文化单元和次生道路的文化单元。中国文化整体上是一个礼文化模式,具有原生性、循序渐进性和包容性。通过分析和揭示中国礼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及其所决定的儒学(儒教)的特点和走向,可以看出东西方的差异不是简单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是有着整个体系的差别。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关键词】: 古代历史 中国礼文化 原生 儒学 宗教 疑古思潮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自从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以来,已为人们普遍的不同表述。但要提醒大家,出了中国,二者就不具有接受。我又根据前人的论述,及研究心得,提出了“六同一性。经皆礼”的看法。既然二者同在中国,它们是何关系,历史,好理解。虽然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规律就必须首先说明。笔者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明;殷商礼文化态势考辨[J];求实;2004年S1期
2 董梅;;浅探中国传统礼文化“和”的精神[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2期
3 王赢;;对传统礼文化的价值审视[J];消费导刊;2010年07期
4 薛立芳;;由《曲礼》谈传统礼文化中的敬、节、让[J];前沿;2011年14期
5 胡淑芳;;从《论语》看中国礼文化的特点[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高树帜;中华礼文化的由来及其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周何;;如何让旧有的礼文化发挥现代的社会功能[J];孔学研究;1999年00期
8 左全定;;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J];中学生英语读写(高中版);2003年02期
9 张刚;从宗法之礼到孝道之礼——孟子对传统礼文化的贡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10 曹亚芳;;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克;;塑造城市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礼文化[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2 袁眉;;礼文化和汉语言系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周何;;如何让旧有的礼文化发挥现代的社会功能[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赵公森;;开展书礼文化教育 塑造儿童美好心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飚;中国源文化的现代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顾俊民;“礼品回收”析[N];杭州日报;2011年
3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黄意明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秦惠兰;重建清明节的情感内核[N];文汇报;2011年
4 孙贞;传承礼文化 东方商厦做大“礼”字文章[N];中国商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谢颖;培育传统美德的根脉[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鲁 金梦妍;追寻礼仪足迹 皆是孔子学生[N];音乐生活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华;礼失求诸野:勾良苗寨礼文化的意义交织[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红梅;彶im地区にぉけゐ乇ンゴルQ\0礼文化にっぃて[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董梅;中国礼文化“和”观念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昕栻;兼容与拒斥:礼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之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国伟;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4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6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