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农业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9:45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信阳地区农业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开发 明清时期 信阳地区


【摘要】:信阳地区位居河南省最南部,,南于湖北省接壤,地处我国南北的过渡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学术价值因此十分特殊。自然地理上信阳地区位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加之其西南部为大别山和桐柏山区,东部则是淮河平原区,造成了一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地理单元。因此本文选择这一地区明清时期的农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意义。 笔者在查阅明清时期信阳地区大量档案、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法、野外考察法、比较研究与图表应用等方法,对明清时期信阳地区的农业开发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本文分为四章内容来论述。 第一章交代了明清时期信阳地区农业开发的基础及背景,主要包括明清时期本区的行政区划变迁、本区农业开发的自然条件等。介绍本区的行政区划变迁,为了使本文的写作有一个具体的范围。通过对本区农业开发的基础及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农业开发自然条件和优良的农业开发传统。 第二、三、四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主要从人口及劳动力状况和土地垦殖情况、农业水利开发、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种植等多个方面来阐述。这一时期,本区的人口数量的增长促使本区大量的土地得到垦殖,农田面积也得以增加。本区人口数量的增长的同时,一方面,劳动力增加,促使本区土地的垦殖;从另一方面说,人口的增加,也要求土地面积必须不断扩大,以养活更多人口。人口的增长与土地的面积增加成正相关,但有时也会呈现不同的情况。本区注重水利开发,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本区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
【关键词】:农业开发 明清时期 信阳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9;K248
【目录】:
  •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5-9
  • 内容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7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12-13
  • 二、 学术史回顾13-15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15-17
  • 第一章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农业开发的基础及其背景17-25
  • 第一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的行政区划变迁17-20
  • 第二节 信阳地区农业开发的自然条件20-25
  • 第二章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人口及劳动力状况和土地垦殖25-48
  • 第一节 明清信阳地区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探析25-33
  • 第二节 明清信阳地区土地垦殖情况33-44
  • 第三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水稻和小麦的种植44-46
  • 第四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的主要农业工具46-48
  • 第三章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主要经济作物的开发48-57
  • 第一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茶叶和林业开发48-53
  • 第二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枣、丝及其他农作物的开发53-57
  • 第四章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水利开发57-65
  • 第一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水旱灾害57-59
  • 第二节 明清时期信阳地区水利开发59-65
  • 结语65-68
  • 参考文献68-71
  • 后记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利;论清初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治理对策[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2 屈章彬;孙垦;;西汉以来黄河河南境段河床形态演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钱济丰;;历史时期淮河流域沉积环境的变迁[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4 吴志远;;明清河南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5 赵玉田,方顺姬;明前期北方灾荒与农业开发[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6 马雪芹;明代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J];古今农业;1997年03期

7 郭予庆;河南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8 朱士光;;清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薛春汀;刘健;孔祥淮;;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5期

10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本文编号:900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00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